[实用新型]一种茶叶烘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1407.8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7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钟和仁;颜英;钟佳霖;张嘉强;王茜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湛江市茗禾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1/04 | 分类号: | F26B11/04;F26B21/00;F26B25/04;F26B25/2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张月光,林伟斌 |
地址: | 524043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烘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烘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叶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烘干是茶叶制作的一个重要工序,其主要目的为去处茶叶里外的所有水份,同时达到茶叶定型以及耐氧化的目的,特别对于扁茶类茶叶如太平猴魁等,其烘干工序更是确保其能最终达到扁平挺直的关键。实际制作中,其茶叶在压扁成型后,方至烘干机中烘干定型;现有较好的烘干设备是木制抽屉式烘箱,就是木板做外框架,烘筛呈层叠码在外框内,下面用碳火盆或电能烘烤,往往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生产效率极其低下,由于现有高品质茶叶烘干过程仍以烘箱式的手工操作居多,导致其加工制作效率一直难以提升;其次,传统烘干设备的使用寿命低,导致时常需要维护更换,损耗极高,若以万户茶农计算,每年就要砍伐1万多立方木材、毁近千亩山林,每年要花费3-4仟元用于更换和维修设备,发展经济的同时却破坏了生态资源;如何研发出一种既可保证茶叶成品的高品质需求,又可在提高其生产制作效率的同时满足高使用寿命需求的烘干设备,乃是本领域所迫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4259740U中公开的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正下方设有茶叶置放组件,所述茶叶置放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若干个挡板,所述相邻挡板之间构成茶叶放置槽,所述茶叶放置组件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筛网,所述箱体底部设有热源供应装置,所述箱体右侧壁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筛网最低端连接所述出料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烘干箱体内设置茶叶置放装置,茶叶置放装置设有转轴和挡板,挡板之间形成茶叶置放槽,茶叶从进料口进入箱体后掉落在茶叶置放槽内,转轴转动带动茶叶翻转,热源供应装置产生的热风将茶叶干燥,设置3个茶叶置放装置,可以使茶叶充分干燥,干燥效果好。
该一种茶叶烘干装置虽然可以对茶叶进行干燥,但是只是通过一个热源供应装置在底部对茶叶进行烘干,这样会因为烘干时的不均匀受热,使烘干的时间增加造成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并且该装置没有设置分离装置,这样会使加热时碎裂的茶叶也被收集到一起,从而使烘干的茶叶品质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具备对茶烘干时能够使茶叶受热均匀的优点,解决了加热时碎裂的茶叶也被收集到一起,从而使烘干的茶叶品质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微处理器和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底部设置有烘干筒,所述第二进料口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料管,所述烘干筒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从动轮,所述机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机壳的内部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且斜板的中部设置有筛网,所述筛网的正下方设置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一侧设置有热源供应装置。
所述烘干筒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孔和第二进料孔,所述第一进料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板,所述第二进料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板,所述烘干筒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电动板,且烘干筒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烘干筒的内部设置有湿度检测棒,所述湿度检测棒的一端连接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检测棒的输出端与湿度传感器的输入端点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动板、第二电动板和第三电动板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斜板与机壳的底部之间成三十度夹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之间设置有热源供应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壳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热源供应装置,并且通过烘干筒的旋转,达到了使茶叶受热均匀烘干时间段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烘干筒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且在散热孔内设置有过滤网,可以将烘干时一些碎裂的茶叶筛选出来,解决了因为碎裂的茶叶也被收集到一起,从而使烘干的茶叶品质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烘干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烘干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系统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湛江市茗禾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湛江市茗禾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14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叶的自动出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式的茶叶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