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胫骨远端解剖型限位撑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0703.6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0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夏羿凡;朱天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1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40001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胫骨 远端 解剖 限位 撑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一种胫骨远端解剖型限位撑开器。
背景技术
胫骨远端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目前在进行胫骨远端骨折(Pilon)复位固定时,如何复位完全靠医生经验进行,没有一个统一的复位标准,使得手术不能严格标准化;同时,踝关节是人体活动的重要关节,胫骨远端软骨面的复位同样重要,在进行复位时,需要使用外固定支架在跟骨与胫骨进行撑开,但这种方式无法确保胫骨远端软骨面复位的情况,无法保证胫距关节能够良好复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复位胫距关节,且能够使复位手术严格标准化的胫骨远端解剖型限位撑开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胫骨远端解剖型限位撑开器,包括外固定杆、胫骨Schanz钉、距骨Schanz钉和针杆夹,胫骨Schanz钉和距骨Schanz钉均通过针杆夹活动固定在外固定杆上,并分别与外固定杆成90度,所述外固定杆上设有刻度线,所述距骨Schanz钉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弧形胫距关节限位器。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调节螺杆。
优选地,所述弧形胫距关节限位器前端设有限位叉,后端设有限位旋转块,所述限位旋转块能够被所述调节螺杆控制并绕所述弧形胫距关节限位器转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叉与所述弧形胫距关节限位器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距骨Schanz钉与所述胫骨Schanz钉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有弧形胫距关节限位器4,能够限制胫骨远端的前方和后方骨质在复位后不向前方或后方爆开,能良好复位胫距关节,并在外固定杆上设有刻度线,医生可以参照术前的健侧侧位片测量出复位需要的相关长度数据,运用测量好的数据进行骨折复位,使复位过程严格标准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胫骨远端解剖型限位撑开器的较佳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旋转点与限位点之间的连接与胫骨力线所成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胫骨远端解剖型限位撑开器,包括外固定杆1、两根胫骨Schanz钉2、一根距骨Schanz钉3和多个针杆夹12,胫骨Schanz钉2和距骨Schanz钉3均通过针杆夹12活动固定在外固定杆1上,并分别与外固定杆1成90度,所述胫骨Schanz钉2与所述距骨Schanz钉3之间的距离可通过针杆夹12在所述外固定杆1上移动从而进行调节,所述外固定杆1上设有刻度线,便于医生控制胫骨Schanz钉2与距骨Schanz钉3之间的距离;
所述距骨Schanz钉3上通过针杆夹12连接有连接杆41,所述连接杆41连接弧形胫距关节限位器4,可以通过移动距骨Schanz钉3上的针杆夹12来调节弧形胫距关节限位器4的前后位置,也可通过旋转针杆夹12来调节弧形胫距关节限位器4的角度,所述弧形胫距关节限位器4前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限位叉43,后端设有限位旋转块44,所述连接杆41上设有调节螺杆42,所述限位旋转块44能够被所述调节螺杆42控制并绕所述弧形胫距关节限位器4转动,旋转调节螺杆42,使限位旋转块44后方翘起,可以限制胫骨5远端的后方骨质在复位后不向后方爆开,限位叉43的作用是限制胫骨5远端的前方骨质在复位后不向前方爆开。
所述弧形胫距关节限位器4为片体状,从正位上观察(未在图中表示),所述弧形胫距关节限位器4上设有部分凹槽结构,是为了适应胫距关节的结构形状,从侧位上看,如图4所示,所述弧形胫距关节限位器4的前方设有限位叉43,后方设有限位旋转片44,限位旋转片44的旋转点与限位叉43的限位点之间的连线与胫骨力线成75度左右的角度,符合人体生理构造,可良好地复位胫骨关节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人民医院,未经重庆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07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