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部进风口可开合且开合结构为电动式升降结构的L型吸油烟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55984.6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7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朱刚;章林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韩洋,张伟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部 风口 可开合 结构 电动 升降 吸油烟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油烟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部进风口可开合且开合结构为电动式升降结构的L型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
它安装在厨房内,位于炉灶上方,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室外,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并有防毒、防爆的安全保障作用。
传统型号的吸油烟机主要吊设在炉灶的正上方,但其占用的空间不太合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对厨师造成头部的干涉,容易撞到头。
所以后来慢慢衍生出一种L型的吸油烟机,这种吸油烟机中有多种设置进风口的技术方案,一般位于底部的进风口是都有的,有些在吸油烟机的中部不同高度还设置有进风口,同时在顶部也设置有进风口,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实际上底部的进风口能够抽掉大部分的油烟,因为油烟过大或者吸油烟机中风量不足,会有少部分油烟不会被抽尽,进而往上移动,对于在中部不同高度设置有进风口的方案,加工难度更大,需要开更多的开口,同时由于底部的进风口的影响,可能会造成漏风和降低底部进风口的抽油烟的效果的问题,而在顶部设置进风口的情况,如果吸油烟机的底部和中部多设置了进风口,那么顶部再设置进风口则意义不大,能抽的油烟很少量,进一步增加成本。
而如果除底部的进风口外,单独在顶部设置进风口,则目前的情况下顶部的进风口也存在一定的抽不尽的问题,油烟流过顶部进风口而未被抽离后,则会沿着吸油烟机表面溢出到厨房内,同时顶部设置进风口还会存在一定的漏风的问题,使底部的进风口抽离的油烟少量的漏出,也会一定程度降低底部进风口的抽油烟的效果。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研发过程中,发现一个新的缺陷,这种顶部和底部都开风口的吸油烟机的底部进风口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吸油烟机内部慢慢积累了许多油渍,油渍顺着吸油烟机内背部结构往下流,从底部的进风口可以看到,非常不美观,影响使用体验,而且对这部分油渍进行清理也很麻烦,由于这部分油渍上方还有更多的油渍,所以清理后很快又会有新的油渍流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户体验更好且长期使用后累积油渍并不影响吸油烟机外观的底部进风口可开合且开合结构为电动式升降结构的L型吸油烟机。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底部进风口可开合且开合结构为电动式升降结构的L型吸油烟机,其包括:
负压源;
主体架,所述主体架为倒L型,所述主体架上设置有进风口且主体架内部设置有供空气流动的腔体,所述负压源安装于所述主体架上并通过产生负压使所述进风口抽入空气,并使抽入的空气经流所述腔体,最终从负压源一端排出;
所述进风口仅包括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所述下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主体架L型结构的内凹表面且位于主体架的下部,所述上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内凹表面中顶部的面,所述下进风口处配合设置有能够开合的挡板,所述挡板通过一驱动连杆机构安装于主体架的内壁,所述驱动连杆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挡板保持竖直状态移动,所述驱动连杆机构滑动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架内壁。
通过在下进风口处设置所述能够开合的挡板,可以使挡板在闭合时挡住主体架内部的油渍,不影响吸油烟机外观,同时也不必刻意清理下进风口内的油渍,用户使用起来更省心,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实现挡板开合的驱动连杆机构能够进一步节约空间,使主体架可以更薄,占用空间更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架内壁竖向设置有滑轨,所述驱动连杆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配合在所述滑轨上并能够由单独的动力源驱动实现升降,结构更简约,尽量把所有长条形的构件设置在竖直方向,使主体架可以更薄,占用空间更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连杆机构还包括连杆和顶杆,所述连杆在竖直方向相互平行地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连杆两端分别铰接在挡板和底座上,所述顶杆两端分别铰接在挡板和底座上并能够伸缩,结构简单,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同时方便维修和更换,也进一步使主体架可以更薄,占用空间更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连杆机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杆的中段上,且所述弹簧的设置位置高于其连接的连杆与底座的铰接处,通过弹簧的弹力限制连杆的转动角度,防止挡板不会过度打开而对主体架内部其他部件造成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59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