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长喷射端喷油器的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51634.2 | 申请日: | 2016-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9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单龙江;肖凌翔;宋丹;王欣;徐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1/14 | 分类号: | F02M61/1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长 喷射 喷油器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射端喷油器的布置结构,属于汽车发动机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给环境带来排放污染和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峻,我国与2013年发布了国Ⅴ排放标准通过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四阶段标准。采用加长型喷油器,能够有效的加大油束的雾锥角,缩小油滴的直径,提升了燃油雾化效率,有效提高了燃烧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使得燃油不充分燃烧量大大减少,从而使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提高了。
但是现有的普通的喷油器,为了避免喷油器喷射的油束与气道壁干涉风险,油束雾锥角一般设计的都很小,导致油滴直径较大和雾化效果都差,对燃油经济性和燃烧稳定的负面效果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长喷射端喷油器的布置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普通的喷油器,油束雾锥角一般设计的都很小,导致油滴直径较大和雾化效果都差,对燃油经济性和燃烧稳定的负面效果较大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长喷射端喷油器的布置结构, 包括气缸盖、油轨总成和多个喷油器,所述的气缸盖的进气侧固定安装有所述的油轨总成,所述的多个喷油器分别通过卡子固定安装在油轨总成上,多个喷油器的喷射端均深入气缸盖的气道中。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加长喷射端喷油器的布置结构,可实现喷油器更接近气门,湿壁风险小,同时能够布置更大的油束雾锥角,达到降低油雾直径,雾化效果好,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长喷射端喷油器的布置结构的主视图。
其中:1-气缸盖、2-油轨总成、3-喷油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一种加长喷射端喷油器的布置结构, 包括气缸盖1、油轨总成2和多个喷油器3,所述的气缸盖1的进气侧固定安装有所述的油轨总成2,所述的多个喷油器3分别通过卡子固定安装在油轨总成2上,多个喷油器3的喷射端均深入气缸盖1的气道中。
本实施方式中,喷油器3的数量为三个。
工作原理:汽油泵将油箱中的汽油提升到4bar后,通过燃油管路输送到油轨总成2中,经油轨总成2稳定压力,ECM以脉宽调制的方式控制喷油器电磁阀,进而控制喷油器3,从而实现对喷油流量和时机的精确控制并与气道中的空气完全混合。随着气门的开启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燃烧。
本实用新型在满足现有技术的前提下,将油轨总成2上的喷油器3尽可能布置在气缸盖1的气道中,实现喷油器3油束雾锥角尽可能加大,降低油雾直径,雾化效果好,最终达到节油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16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