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吸尘器的地拖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50899.0 | 申请日: | 2016-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9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梁维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维沛 |
| 主分类号: | A47L9/30 | 分类号: | A47L9/30;A47L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4300 广东省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吸尘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吸尘器,具体是一种智能吸尘器的地拖结构。
背景技术
吸尘器主要由起尘、吸尘、滤尘三部分组成,一般包括串激整流子电动机、离心式风机、滤尘器(袋)和吸尘附件。一般吸尘器的功率为400-1000W或更高,便携式吸尘器的功率一般为250W及其以下。吸尘器能除尘,主要在于它的“头部”装有一个电动抽风机。抽风机的转轴上有风叶轮,通电后,抽风机会以每秒500圈的转速产生极强的吸力和压力,在吸力和压力的作用下,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灰尘等杂物依次通过地毯或地板刷、长接管、弯管、软管、软管接头进入滤尘袋,灰尘等杂物滞留在滤尘袋内,空气经过滤片净化后,再由机体尾部排出,其使用方便,除尘效果好,在家庭和企业中使用非常广泛。现有的吸尘器的地拖结构在使用时,容易绞上毛发等杂物,难以清理,且地拖拆卸不够方便,导致清理困难,而且吸尘器在使用时,如果遇到在床底等光线较暗的地方,视线不够清晰,导致清理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吸尘器的地拖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吸尘器的地拖结构,包括地刷壳体、滚刷、转向接头和吸风口,所述地刷壳体的一端设有吸尘器连接管,地刷壳体内设有半封闭式的内腔,内腔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滚刷,滚刷的两端均通过滚刷固定座进行固定,且滚刷固定座内设有轴承,其中一个滚刷固定座封装在地刷壳体内部,另个滚刷固定座置于开放式的扣合腔内,扣合腔的一侧铰接有卡条,卡条与扣合腔相互扣合,将滚刷固定座封装在地刷壳体内部,滚刷的外圆周上均匀设有多个刮板,刮板与地面接触,滚刷的一侧设有吸风口,吸风口和内腔与吸尘器连接管相互连通,所述地刷壳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两个小滚轮和两个大滚轮,小滚轮和大滚轮的底部共面设置;所述地刷壳体上设有地刷灯板,地刷灯板内设有LED灯板,LED灯板电连接吸尘器的电源和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滚刷与内腔的侧边之间设有限位挡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小滚轮半嵌入在地刷壳体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滚刷将粘结在地面上的灰尘和杂物刮起,灰尘和杂物通过吸风口和滚刷与地刷壳体之间的间隙被吸入到地刷壳体内部,并从吸尘器连接管进入到集尘箱内,保证清洁效果,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滚刷上容易绞上毛发等难清理的杂物,此时通过卡条打开扣合腔,可以将滚刷从地刷壳体内拿出进行清理,同时当附近光照不足,例如清理到床底等较暗的地方时,打开地刷灯板,LED灯板发光,灯光反射照亮附近区域,便于查看亮度不足区域,如床底等位置的清洁情况,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拆卸清洗,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智能吸尘器的地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扣合腔打开时)。
图2为一种智能吸尘器的地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扣合腔封闭时)。
图中:1-地刷壳体、2-滚刷、3-小滚轮、4-大滚轮、5-地刷灯板、6-限位挡圈、7-卡条、8-滚刷固定座、9-扣合腔、10-吸尘器连接管、11-吸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维沛,未经梁维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08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