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散热器的特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50585.0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0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郭银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08 | 分类号: | H01G2/08;H01G2/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7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散热器 特大 容量 集合 并联 电容器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容器范畴,涉及一种带有散热器的特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外壳。
【背景技术】
特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结构由多台电容器单元按一定的串、并联方式连接后,固定在支架上,组成器身,装配于外壳之中,外壳中充满电容器油。箱盖上有电容器高压出线套管、油补偿装置、设有压力释放阀、温控器、检修用的扶梯和吊攀等、箱壁的侧面下部有放油阀门、接地螺栓等部件。
一般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设有散热器,外壳用厚钢板焊接而成,外壳壁上设有散热器等部件。当电容器长期处于运行状态时,电容器内部会产生热量,严重时还会导致电容器热击穿,引起严重的电力事故。电容器温度的升高也会导致其绝缘寿命的缩短,因此需要设计有散热器加以冷却。运行中的油浸式特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产生的热量,通过电容器以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给油箱壁。油箱壁通过对流与辐射散去一部分热量。
由于温度差引起密度差,油在电容器和散热器内进行自然循环。特大容量集合式电容器内部选用的绝缘油在散热器内部的冷却过程中,重力和由温差引起的密度差是油流动的动力。在浮升力的作用下电容器油自下而上流动,进入散热器上集管,而后在重力和油驱动力的双重作用下沿各散热片自上而下流动,汇集于下集管,最后流回电容器内。
现有带有型散热器的特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外壳,每一组散热器由一定数量的散热片与水平设置的上下集油管连接构成。每个散热片有若干竖直油道。来自电容器本体的油通过集油管分配到各散热片,经竖直油道自上而下流动,将热量不断从散热片外侧借助对流空气带走。冷却后的变压器油汇集于下集油管后流回电容器。其间,空气自下而上流动,将热量带走。
由于流油速度有限,降温的效果很难提高,现阶段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的单体容量最大做到20000kvar,已经难以满足目前的需求,现有结构离集油管越远的油道流油速度更慢,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电容器壳体升温快,散热器没有热效率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散热器的特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外壳,提高散热效果,解决了特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产品的温升的问题,满足对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壳体的需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散热器的特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外壳,包括外壳主体和散热器;散热器由散热片和与外壳主体连通的散热器集油管组成,散热片连接在上下散热器集油管之间,上方的散热器集油管从与外壳主体连接处向下倾斜设置,下方的散热器集油管从与外壳主体连接处向上倾斜设置。
进一步,散热器由上下两个散热器集油管和多个散热片组成,多个散热片间隔一定距离连接在上下散热器集油管之间。
进一步,连接在上下散热器集油管之间的多个散热片平行设置。
进一步,连接在上下散热器集油管之间的多个散热片大小不同,越靠近外壳主体的散热片越大,由里向外散热片依次变小。
进一步,连接在上下散热器集油管之间的多个散热片端部未超出上下散热器集油管,散热器集油管长度小于或等于上下散热器集油管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散热器的特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外壳,包括外壳主体和散热器;散热片连接在上下散热器集油管之间,上方的散热器集油管从与外壳主体连接处向下倾斜设置,下方的散热器集油管从与外壳主体连接处向上倾斜设置,散热器集油管倾斜一定角度之后,远端散热器油道长度缩短,阻力减小,流速增加,散热器内冷却油流量增加,同时由于重力作用使散热器边缘油量增多。由于散热器最边缘油道散热量最多,因此,散热器集油管改变角度增强了片式散热器的换热作用,提高了片式散热器的换热效果,从而增加了降温速度,提高了降温效率。
散热器集油管倾斜设置后改变结构后,看似散热面积减少了,但实际上改善散热条件,可达到实际有效散热面积的效果。比同容量的组架成套减小了占地面积可减少30%,节约了费用,其研究势在必行。采用新的结构后,特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的容量可达80000kvar。
进一步,多个散热片大小不同,越靠近外壳的散热片越大,靠近外壳由里向外散热片依次变小,间隔一定距离固定于有一定角度的集油管上,改善了散热器的各片散热片的对流和辐射条件,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1b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1c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a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2b散热器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0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