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自救漂浮泳衣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47080.9 | 申请日: | 2016-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8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3C9/125 | 分类号: | B63C9/125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1 | 代理人: | 林丽英 |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自救 漂浮 泳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泳衣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自救漂浮泳衣。
背景技术
游泳是一项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然而游泳中发生溺亡事故时有发生,这是人们一直面临及亟需克服的问题。目前为了防止溺水事件发生,出现有相关救生设备,然而其通常设计不合理,造型复杂繁重,是很难做到真正普及应用。比如目前在泳衣上面附加的充气救生装置,其通常是在泳衣上增设充气气囊,并且另外配备与充气气囊相连接的储罐体及相关控制机构,需要充气自救时,通过相关控制机构控制,储罐体释放储存或产生的气体,之后经由相关充气管路为充气气囊充气,以此达到自救目的。然而,储罐体具有一定的重量及体积,使用中储罐体需要挂设或者背负在泳衣上,给游泳者带来极大负担及不便,故而大部分会选择摒弃配置现有所述不实用的救生装置。
再有,大家都知晓,溺水救生中时间是特别宝贵,甚至一秒半秒之差都会带来不同后果。所述现有充气救生装置,其充气方式为从一腔室通过管路进入另一腔室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一定路程,而且路程在水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于此存在充气速度较慢、容易发生管路截堵而无法充气等问题,正由于该问题的存在,即使需要充气救生时,也易出现无法充气或者充气过慢而来不及救生,存在功能可靠性不佳问题。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种新型自救漂浮泳衣,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洁,充气简易快速,自救功能可靠,实用性强的新型自救漂浮泳衣。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自救漂浮泳衣,具有泳衣本体,该泳衣本体上一体设有由衣片和魔术贴配合构成的可开合的容置腔,该容置腔内匹配且可拆解地粘设有充气漂浮装置;该充气漂浮装置包括有气囊体、开关单元及控制单元;该气囊体由开关单元密封分隔成呈交错设置的第一腔室组和第二腔室组,该第一腔室组和第二腔室组内分别装设有相混合能够产生气体的第一化学物质和第二化学物质;控制单元与开关单元相电连接以控制该开关单元工作。
所述第一腔室组内的第一化学物质为碳酸氢钠物质,第二腔室组内的第二化学物质为稀盐酸物质;第一腔室组内的压强小于第二腔室组内的压强。
所述开关单元包括有壳体,安装于该壳体内的磁控记忆合金棒、线圈及弹簧;壳体密封安装于气囊体内,壳体上开设有连通孔,磁控记忆合金棒设于线圈内,磁控记忆合金棒的一端伸至连通孔起密闭连通孔作用,磁控记忆合金棒的另一端通过弹簧连接于壳体上。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有电子环,控制器,和与该控制器相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和计数器,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开关单元的输入端相电连接;电子环与控制器无线连接,电子环设有分别给控制器及远程设备发送信号的无线发射模块。
所述容置腔设有分布在泳衣正背面的多个。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自救漂浮泳衣,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在泳衣上的充气漂浮装置为简洁、紧凑、灵活的创新结构,气囊体由开关单元密封分隔成呈交错设置的第一腔室组和第二腔室组,第一腔室组和第二腔室组内分别装设有相混合能够产生气体的第一化学物质和第二化学物质。如此在发生溺水时,由控制单元控制开关单元自动打开,第一/第二腔室组的各腔室内的化学物质与其两侧邻接的腔室内的化学物质快速混合并快速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且又均匀、可靠地充满整个气囊体,达到泳衣快速自动漂浮救生的效果。再有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漂浮装置结构十分简洁、轻盈,不会给穿戴泳衣的游泳者带来任何不舒适或者负重感觉,自救功能可靠,而且极其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救漂浮泳衣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气漂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开关单元的优选实施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环的主体部分示意图。
标号说明
泳衣本体1容置腔 11
充气漂浮装置2气囊体 21
第一腔室组211第二腔室组 212
条形牵引槽213补料口 214
开关单元22 壳体 221
线圈222磁控记忆合金棒 223
弹簧224控制单元 23
电子环3显示屏 31
控制按钮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未经泉州轻工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70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