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包含组合工作刃的穿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44588.3 | 申请日: | 2016-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4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 发明(设计)人: | 朱莫恕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含 组合 工作 穿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创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穿刺针结构。
背景技术
穿刺器是一种微创手术中(尤其是硬管腔镜手术),用于建立进入体腔的人工通道的手术器械。穿刺器通常包含套管组件和穿刺针两部分。其临床的一般使用方式为:先在患者皮肤上切开小口,再将穿刺针贯穿套管组件,穿刺针的远端超过套管组件的远端,再一起经由皮肤开口处穿透体壁进入体腔。
穿透体壁的过程中,手术医生握持穿刺器并施加较大的穿刺操作力,用于克服刺破和割开组织的阻力,以及扩张和胀大组织的阻力。穿刺针的远端通常包含锋利的刀片,有助于减小刺破和割开组织的力。而穿透体壁的瞬间所述阻力突然消失,医生来不及停止施力或由于惯性作用,所述刀片可能意外损伤患者内部组织。因此穿刺针通常包含可选择性的轴向移动的保护罩和自动锁定装置,称之为有刀自动保护穿刺针(后文简称保护穿刺针)。所述保护穿刺针具有锁定状态和释放状态:处于所述释放状态时,所述保护罩可由远端向近端退回而露出所述刀片;处于保护状态时,所述保护罩不能由远端向近端退回,所述刀片被保护罩所覆盖。而且,穿透体壁的瞬间,几乎同时触发所述自动锁定装置,从而迅速的自动的从释放状态切换为保护状态。即穿透体壁的瞬间,所述保护罩几乎同时的,迅速的移动至远端覆盖刀片并锁定,从而防止刀片露出造成意外损伤。
穿刺针刀片及保护罩穿透体壁的瞬间,由于体壁的肌肉和组织与保护罩间存在阻力,因此保护罩由近端向远端移动而覆盖刀片并锁定的过程会延迟。图1描绘了一种现有的临床应用常见的保护穿刺器10穿透体壁的示意图。所述保护穿刺器10包含刀片20,保护罩 30,套管远端40和复位弹簧50(未示出),所述保护罩30包含圆锥尖端32,圆柱端34和刀槽36,所述套管远端40包含倾斜的套管唇41。所述穿刺器10穿透体壁的过程,主要包括刀片20切割肌肉和组织,圆锥尖端32扩张切口和套管远端40扩张切口。参考图1,当刀片20和圆锥尖端32完全穿透体壁进入体腔时,刀片20已经裸露在保护罩30之外,有较大的意外损伤患者内脏器官或组织的风险。理想情况下,所述复位弹簧50的复位力应立即的驱动保护罩30由近端向远端移动并覆盖刀片20;然而,由于所述保护罩30的圆柱端 34露出在倾斜套管唇41之外,所述圆柱端34与肌肉组织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当其摩擦力大于所述保护罩30的复位力时,所述保护罩30不能覆盖刀片20。增大所述复位力可以解决此问题,然而增大复位力必然增大穿刺过程的阻力,从而增加了整体穿刺力。到目前为止,已披露的现有技术中尚无针对此问题的详细研究和解决方案。
为了减小损伤内部器官的风险,临床应用中医生握持穿刺器进行穿刺操作时,不是以简单直线运动的方式向体内刺入,而是一边小范围的来回旋转一边向体内刺入。这种来回旋转式的刺入方法,有利于撕裂和胀大肌肉组织,同时有利于控制刺入速度和减小前述惯性作用。然而这种来回旋转式的刺入方法,所述保护穿刺针的刀片随着来回旋转并切割肌肉组织,导致创口不规则,从而额外增大了对于患者的损伤,并增加了切口疝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研究表明,采用不含刀片的穿刺针(后文称为无刀穿刺针)有利于减小对于患者的损伤。如前文所述,使用带刀保护穿刺针进行体壁穿刺时,其刀片刺破和切割肌肉和组织;而使用所述无刀穿刺针进行体壁穿刺时,由于不含锋利的刀片,其远端刺破肌肉和组织,并撕裂分离肌肉纤维和胀大创口直到穿刺针和套管组件整体穿过体壁。可见,所述无刀穿刺针相对于保护穿刺针,减小了对于肌肉组织的切割损伤,有利于术后恢复,有利于减小切口疝并发症的概率。通常据此得出使用无刀穿刺针比使用有刀(保护)穿刺针对于患者损伤更小的结论。然而使用所述无刀穿刺针进行体壁穿刺,其穿刺针力通常大于所述带刀保护穿刺针的穿刺力,所以更难控制,反而增加了损伤患者内部器官和组织的风险。
为解决前述一个问题或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包含组合工作刃的穿刺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组合工作刃的穿刺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45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片式无线定位终端充电装置
- 下一篇:轻便式移动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