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风窗下横梁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4399.6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1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蒋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普尼朗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0R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风窗下 横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前风窗下横梁。
背景技术
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前风窗通常是行人头部最容易碰到的区域。为了减小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对行人造成的伤害,应当减小前风窗区域的刚度,因此前风窗下横梁的刚度不易过大。
然而,前风窗下衡梁作为车身骨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默契自身的刚度对车身的模态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连接驾驶舱和前舱待测重要部件,其刚度也直接影响碰撞过程中驾驶舱侵入量的大小,以减小车辆与其它车辆碰撞时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
行人的安全要求与车内人员的安全要求在前风窗下横梁的刚度设计要求上存在相互矛盾之处。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前风窗下横梁进行改进,既能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减小前风窗区域的刚度以减小对行人造成的伤害,又能在车辆与其它车辆碰撞时增大前风窗下横梁的刚度,减小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风窗下横梁,既能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减小前风窗区域的刚度以减小对行人造成的伤害,又能在车辆与其它车辆碰撞时增大前风窗下横梁的刚度,减小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前风窗下横梁,包括前风窗下横梁本体,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本体朝向驾驶舱一面设置有长条状孔洞,所述长条状孔洞内设置有垂直于前风窗下横梁本体轴向的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之间形成空调导风管容纳空间。
进一步,所述加强条设置六根,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至第六加强条,并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本体的横向中心线两侧。
进一步,所述长条状孔洞的宽度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本体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所述第一加强条与所述前风窗横梁本体左边缘形成第一空调导风管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加强条和第三加强条之间形成第二调导风管容纳空间,所述第四加强条和第五加强条之间形成第三调导风管容纳空间,所述第六加强条与所述前风窗横梁本体右边缘形成第四空调导风管容纳空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空调导风管容纳空间到第二空调导风管容纳空间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空调导风管容纳空间到第三空调导风管容纳空间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前风窗下横梁,长条状孔洞内设置垂直于前风窗下横梁本体轴向的加强条,既能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减小前风窗区域的刚度以减小对行人造成的伤害,又能在车辆与其它车辆碰撞时增大前风窗下横梁的刚度,减小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加强条之间还能形成空调导风管容纳空间,便于对空调导风管的安装,同时结构紧凑,合理利用车内空间,且相对于现有技术实现上述功能的同时并没有过多增加前风窗下横梁整体的重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前风窗下横梁,包括前风窗下横梁本体1,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本体1朝向驾驶舱一面设置有长条状孔洞2,所述长条状孔洞2内设置有垂直于前风窗下横梁本体1轴向的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之间形成空调导风管容纳空间;加强条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撞到前风窗时,前风窗将受力传递给加强条,同时由于长条状孔洞的存在,前风窗下横梁有发生形变的空间可以对行人的碰撞起到缓冲作用,通过加强条和前风窗下横梁的形变共同吸收碰撞的能量;当车辆与其它车辆碰撞时,加强条又可以对前风窗下横梁本体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前风窗下横梁过度变形影响车内人员的安全;加强条之间还可以形成空调导风管容纳空间,方便布置空调导风管,在起到上述作用的同时,合理利用车身内有限空间,结构紧凑,并且并没有过多增加前风窗下横梁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条设置六根,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加强条3、第二加强条4、第三加强条5、第四加强条6、第五加强条7和第六加强条8,左右是指沿前风窗下横梁轴线方向,六根加强条均匀分布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本体1的横向中心线两侧,横向是指垂直于前风窗下横梁本体轴向的方向;保证碰撞时前风窗下横梁本体左右受力均匀。
本实施例中,所述长条状孔洞2的宽度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本体1的宽度相等,宽度是指垂直于前风窗下横梁轴向方向之间的距离;在保证上述实施例中功能的前提下节约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普尼朗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普尼朗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43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