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回转工作台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43497.8 | 申请日: | 2016-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3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 发明(设计)人: | 章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依菱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1/25 | 分类号: | B23Q1/25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128 | 代理人: | 叶克英 |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回转 工作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回转工作台。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的回转工作台,一般采用传统机械式传动方案,动力源通过传动机构实现转台的驱动。其中,动力源采用伺服电机,中间传动环节采用齿轮式传动。在这种传统方案中,伺服电机轴与动力输出轴间存在间隙等因素,因此难以满足现代高档数控机床加工要求。 藉此,亟待设计一种应用于机床上的具有高精度的回转工作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伺服电机轴与动力输出轴间存在间隙,导致回转工作台控制精度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高精度回转工作台。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精度回转工作台,包含有,
伺服电机轴;
输入齿轮轴,其处于所述伺服电机轴的下方,所述输入齿轮轴的上端面与所述伺服电机轴的下端面相面接触;
机轴夹紧套,其环绕于所述伺服电机轴的外侧;
齿轴夹紧套,其环绕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外侧;
双占度支架,其环绕于所述伺服电机轴及所述输入齿轮轴的外侧;
机轴夹紧圈,其环绕于所述双占度支架的外侧且对应于所述机轴夹紧套,所述机轴夹紧圈、所述双占度支架、所述机轴夹紧套及所述伺服电机轴相紧配合;
齿轴夹紧圈,其环绕于所述双占度支架的外侧且对应于所述齿轴夹紧套,所述齿轴夹紧圈、所述双占度支架、所述齿轴夹紧套及所述输入齿轮轴相紧配合;
输入齿轮,其固定地结合于所述输入齿轮轴上,所述输入齿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齿;以及,
输出回转盘,其环绕于所述输入齿轮的外侧,所述输出回转盘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外齿对应的内齿,所述输出回转盘与所述输入齿轮相内啮合。
作为一种高精度回转工作台的优选方案,所述机轴夹紧套的内周面系圆柱面,所述机轴夹紧套的内周面与所述伺服电机轴的外周面相面接触,而所述机轴夹紧套的外周面系上大下小的圆锥面;所述齿轴夹紧套的内周面系圆柱面,所述齿轴夹紧套的内周面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外周面相面接触,而所述齿轴夹紧套的外周面系上小下大的圆锥面;所述双占度支架的内周面系由上部及下部组成,所述上部系上大下小的圆锥面,所述上部与所述机轴夹紧套的外周面相面接触,所述下部系上小下大的圆锥面,所述下部与所述齿轴夹紧套的内周面相面接触,所述双占度支架的外周面系圆柱面;所述机轴夹紧圈的内周面系圆柱面,所述机轴夹紧圈的内周面与所述双占度支架的外侧面相面接触;所述齿轴夹紧圈的内周面系圆柱面,所述齿轴夹紧圈的内周面与所述双占度支架的外侧面相面接触。
作为一种高精度回转工作台的优选方案,还包含有,
上固定输入轴承,其环绕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外侧且处于所述输入齿轮的上方,所述上固定输入轴承的内周面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外周面相面接触,所述上固定输入轴承的下端面与所述输入齿轮的上端面相面接触;以及,
下固定输入轴承,其环绕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外侧且处于所述输入齿轮的下方,所述下固定输入轴承的内周面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外周面相面接触,所述下固定输入轴承的上端面与所述输入齿轮的下端面相面接触。
作为一种高精度回转工作台的优选方案,所述输入齿轮及所述输出回转盘均是球形齿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所述伺服电机轴与所述输入齿轮轴间始终无间隙,即,两者间不会发生相对移位或晃动,真正地做到稳定的连接,有效地解决在动力输出这环节对回转工作台的精度影响,并对高精度控制提供扎实的硬件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和2,图中示出的是一种高精度回转工作台。该回转工作台主要由伺服电机轴10、输入齿轮轴2、机轴夹紧套31、齿轴夹紧套32、双占度支架33、机轴夹紧圈34、齿轴夹紧圈35、输入齿轮20及输出回转盘4等部件组成。
所述伺服电机轴10由伺服电机1提供。所述伺服电机轴10系竖直向下延伸设置。
所述输入齿轮20系竖直设置。所述输入齿轮轴2处于所述伺服电机轴10的下方。所述输入齿轮轴2的上端面与所述伺服电机轴10的下端面相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依菱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依菱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34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