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电源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3327.X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7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敬斌;陈培可;陈宇果;李新光;曹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3 | 分类号: | B60R16/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刘路尧,逄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电源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电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极端紧急情况下,油罐车、易燃易爆运输车、液化气运输车等危险品运输车辆极易产生爆炸,如危险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上无法避免的碰撞,司机先紧急刹车,并在有限时间内断掉整车电源,这样车辆在碰撞之前就会处于完全断电状态,避免相互碰撞产生电弧造成的爆炸,消除碰撞所造成的电源线短路而引发的车辆起火。由于一般电源开关断电时有可能产生电弧,所以要求这些车辆电源控制系统必须合理,进而有效避免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采用简单机械式电源总开关或电磁开关对整车电源进行控制,紧急情况下通过断开电源总开关断掉整车电源。但是电源开关在断电时有可能产生电弧,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倘若在发电机放电时断开电源总开关,发电机反向感应电动势会对整车负载产生冲击,存在使车辆电器元件损坏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电源控制系统,以提高整车电源的安全性,从而对整车进行有效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电源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源继电器、电源分配模块、点火锁、发电机以及车辆负载;所述电源分配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继电器、所述点火锁、所述发电机以及所述车辆负载连接;当钥匙插入所述点火锁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电源继电器,使电源通过所述电源分配模块分别为所述点火锁、所述车辆负载以及所述发电机供电,使所述发电机工作,所述发电机工作后通过所述电源分配模块分别为所述点火锁、所述车辆负载供电。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常通电控制模块,当所述钥匙未插入所述点火锁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常通电控制模块,使电源为常通电负载供电。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紧急开关、控制继电器;所述控制继电器线圈端连接在所述点火锁ON档与所述控制器之间,所述控制继电器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分配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继电器常开触点与搭铁连接,所述控制继电器转换触点与所述发电机励磁线圈端电连接;当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紧急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控制所述控制继电器吸合,使所述发电机励磁线圈端与搭铁连接,则所述发电机停止工作;并在设定时间后,通过控制所述电源继电器与所述常通电控制模块,使电源停止为所述点火锁、所述车辆负载以及所述常通电负载供电。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用于指示所述紧急开关的状态,当所述紧急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驱动所述蜂鸣器工作。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电源继电器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电源继电器为双稳态双极继电器。
优选地,所述电源分配模块具有双稳态双极继电器输入端,发电机电源输入端、点火锁电源输出端以及车辆负载输出端;所述双稳态双极继电器输入端与所述双稳态双极继电器输出端连接,所述发电机电源输入端与所述发电机发电输出端连接,所述点火锁电源输出端与所述点火锁供电端连接,所述车辆负载输出端与所述车辆负载连接。
优选地,所述常通电负载包括:车辆记录仪、中控锁以及危险报警器;所述常通电控制模块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以及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车辆记录仪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中控锁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与所述危险报警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电源控制系统,控制器控制电源继电器,使电源通过电源分配模块分别为点火锁、车辆负载以及发电机供电,实现了对车辆电源的统一管理的同时,提高了整车电源的安全性,对整车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电源控制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源分配模块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源分配模块的电气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电源控制系统的另一中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33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