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暖通空调应用的交联聚烯烃泡沫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2423.2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1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宇;高纬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宇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3/02;F16L9/14;F16L11/00;F16L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暖通 空调 应用 交联 烯烃 泡沫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暖通空调风管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暖通空调应用的交联聚烯烃泡沫管道。
背景技术
车辆通常会包括连接到暖通空调 (HVAC) 部件的风管系统。风管系统可包括各种类型的分布于整个车辆的管道。这些管道包括但不限于安置于车门上的管道及那些延伸穿过中央控制台并为车辆后部输送风的管道。风管的设计可基于车辆的构造和样式或管道的位置而变化,因此,需要一种可以由各种组件和结构设计形成的易弯曲的风管。
风管系统也可包括与位于乘坐室前部的仪表盘相连的一个或多个风管。仪表盘可包含各种仪表,所述仪表包括计量表、音频设备及通过风管向乘坐室输送热风或冷风的风口。通常,风管位于仪表盘后面的封闭空间内,因此,需要在安装过程中使用可弯曲的风管。而且,风管的设计可基于车辆构造和或样式而变化。所以,同样需要一种可以由各种组件及结构设计形成的易弯曲的风管。但是现有的车辆暖通空调应用的交联聚烯烃泡沫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外部长时间使用已老化,同时现有的供暖设备吹出的风都是干燥的热风,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不利,因此设计一种结实耐用和可增加空气湿度的暖通空调应用的交联聚烯烃泡沫管道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暖通空调应用的交联聚烯烃泡沫管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暖通空调应用的交联聚烯烃泡沫管道,包括暖通管道,所述暖通管道由管道外壁、保温层和闭孔聚烯烃泡沫混合层内壁构成,所述暖通管道的出口处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暖通管道上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安装有增湿器,所述增湿器的顶部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侧安装有进料口,所述增湿器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由显示屏、控制按钮、指示灯和控制器组成,所述进水管和所述进料口均通过导管与蓄水箱连接,所述蓄水箱安装在增湿器的内部,所述蓄水箱的内部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所述蓄水箱的底部内壁安装有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通过连接管与雾化器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加热块,所述雾化器安装在蒸汽箱的顶部内壁上,所述蒸汽箱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风机,所述蒸汽箱的对应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第二加热块,所述蒸汽箱的底部设置有通风舢板,所述通风舢板与所述暖通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高压水泵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外壁为一种聚氨酯弹性体耐磨材料构件,所述保温层为一种纳基隔热软毡材料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增湿器与固定板通过紧固螺丝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与增湿器通过卡扣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用于暖通空调应用的交联聚烯烃泡沫管道,将暖通管道安装在供暖设备与出风口之间,管道外壁由聚氨酯弹性体耐磨材料制成,聚氨酯弹性体耐磨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可以提升管道的使用寿命,保温层由纳基隔热软毡材料制成,纳基隔热软毡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可以有效提升供暖设备的供暖效率,降低热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散失,增湿器可以有效增加暖风的湿度,有利于保证使用者的健康,水通过蓄水箱内的活性炭过滤层过滤后,由高压水泵抽入雾化器中雾化后排出,再经过第二加热块加热,可以快速的将雾化的水变成蒸汽,从通风舢板排出,以增加供暖热风的湿度,第一加热块可以对水进行预处理,使水温升高,有利于后期水变为水蒸汽,节省加热时间,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出风口处的暖气湿度情况,并将收集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当湿度不足时,控制器提高高压水泵的功率,使出水量增加,进而改变暖风的湿度,进料口可以将香水和药物等加入蓄水箱中,以提升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暖通管道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增湿器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湿度传感器工作电路图;
附图标记中:1-暖通管道;2-增湿器;3-进水管;4-控制面板;5-进料口;6-固定板;7-湿度传感器;8-蓄水箱;9-高压水泵;10-第一加热块;11-活性炭过滤层;12-雾化器;13-风机;14-连接管;15-蒸汽箱;16-第二加热块;17-通风舢板;18-管道外壁;19-保温层;20-闭孔聚烯烃泡沫混合层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宇,未经李志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24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管道式多联式新风与污风交换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方便温度调节的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