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频交换视觉混色识别图码防伪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0255.3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9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赖晋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伯勋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6K19/06;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景怀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交换 视觉 识别 防伪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伪标签,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RGB混色原理及无线射频技术,验证商品真伪之射频交换视觉混色识别图码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产品种类日渐增加,业者为了保护消费者,从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到高单价商品,大多会在产品的表面或包装盒上封合贴覆防伪标签,来帮助消费者辨识产品是否为仿冒品,以避免不肖业者仿冒制成黑心商品,而造成消费者权益损失。
然而,传统的防伪标签系利用荧光颜料印制而成,但因科技进步快速,使传统的荧光防伪标签很快被不肖业者破解其技术,并加以仿冒重制,以及配合使用旧包装制成黑心商品,藉此导致原厂商的商誉损失,而相关业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防伪标签大多采用无线射频辨识(RFID)技术,若要读取RFID防伪卷标中的商品信息需要特殊的感应装置,但一般消费者不会特别购买感应装置,因此也无法得知业者检验的真实性。
再者,仍有少数不肖业者会窜改RFID防伪标签的内容,进而重制RFID防伪标签来欺骗消费者。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频交换视觉混色识别图码防伪标签,不须透过特殊的感应装置,也能让消费者自行辨识商品的真伪,以达到增加检验产品的真实性,并且防伪标签的技术特征不能轻易被仿冒重制。
一种射频交换视觉混色识别图码防伪标签,包括标签本体,所述标签本体表面设有防伪辨识区,所述防伪辨识区设置有芯片,所述芯片预先储存有对应商品的商品信息,所述标签本体异于所述防伪辨识区设置商品图码区,所述防伪辨识区与所述商品图码区之间设有混色识别区,所述混色识别区具有辨识码,利用移动读取装置读取所述辨识码,并判断所述对应商品的真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签本体设有天线,所述天线结合于所述防伪辨识区及所述混色识别区,且所述天线与所述芯片相互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通过无线网络、蓝芽或NFC方式发射射频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色识别区设置至少一混淆码,所述辨识码与所述至少一混淆码相互重叠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辨识码为RGB混色辨识码,所述至少一混淆码为RGB混色混淆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辨识码与所述至少一混淆码分别为数字、英文字母其中之一或及其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片储存有防伪检查码,所述防伪检查码为数字、英文字母其中之一或及其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伪辨识区为二维条形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商品信息包括商品生产履历及保存期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商品图码区为商标图案、商品文字其中之一或及其组合。
本使用新型提供的射频交换视觉混色识别图码防伪标签,消费者可使用移动读取装置读取辨识标签本体之防伪辨识区及混色识别区,以取得商品信息,并判断防伪检查码及辨识码是否一致,以达到辨识商品真伪的效果。
所述标签本体结合在覆膜的开封撕条处,在开瓶作业时,撕下开封撕条打开包覆膜,即同时破坏标签本体上之芯片或天线,以防止混色识别区之辨识码遭到重复盗用,以增加本实用新型防伪辨识的真实性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标签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防伪标签使用状态示意图(一),表示标签本体贴设于商品表面;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防伪标签使用状态示意图(二),表示使用移动读取装置进行读取验证;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防伪标签验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频交换视觉混色识别图码防伪标签,其包括:
标签本体10,其呈矩形,如图3所示,标签本体10可贴设在商品1的任何地方,而商品1的种类可为任何生产及贩卖之物品,例如:茶叶、酒瓶、饮料瓶、艺术品、日常生活用品,于本实用新型中,商品1的种类为酒瓶,而标签本体10结合在包覆膜的开封撕条处,并装设在酒瓶的瓶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伯勋,未经侯伯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02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电子万年历
- 下一篇:一种具有测量功能的实验田插地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