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门运动规律的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40015.3 | 申请日: | 2016-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8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松;何健;阮军武;陈俊坚;孟宁;尹光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呼先军,田昕 |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门 运动 规律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配气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门运动规律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研发过程中,配气机构的设计问题是发动机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发动机配气机构转速很高,所以运转过程配气机构会产生弹性变形,位于传动链末端的气门运动与理想的运动有很大的畸变,严重时造成运动件飞脱、气门反跳、噪声加剧和零部件加速损坏。因此,需要对气门运动规律进行测量来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目标。
现有的测量方法是将发动机缸盖安装在支架上,缸盖开口(缸盖底面)方向放置激光位移传感器,用变频电机驱动发动机缸盖的凸轮轴运转,模拟发动机各转速工况,使激光传感器的激光打到气门上进行测量气门运动参数。
但是,现有气门运动规律测试技术方案的缺点在于,一是测量装置不能测试发动机正常工作下气门受到缸内燃烧压力、排气背压等冲击下运动状态,只能单纯模拟测量出气门未受力情况下气门运动参数,包括气门升程、气门运动速度、气门运动加速度;二是该测量装置只能测量顶置凸轮轴机型的发动机气门运动规律,测量范围有限;三是激光位移传感器易受油污影响,导致测量误差增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门运动规律的测试装置,能够实时测量发动机正常运转过程中各工况气门的运动参数,能更真实的反应气门及整个配气机构设计的合理性,测量精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门运动规律的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用来对发动机的气门运动规律进行测试,该发动机包括气缸盖和设置在该气缸盖上的缸盖罩,发动机的气门组件安装在气缸盖上,气门组件处于缸盖罩内部,该测试装置包括:垫块,该垫块中设有安装孔,测试时,在正对发动机气门上方的缸盖罩上开孔后将垫块设置在开孔处的缸盖罩上;位移传感器,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线圈以及磁芯,位移传感器用来通过壳体安装在安装孔内,磁芯伸入缸盖罩内;测试用气门弹簧座,测试时,磁芯通过磁芯接头与测试用气门弹簧座拧接在一起;以及燃烧分析仪,其通过延长线缆与位移传感器电连接。
优选地,测试装置还包括防转动卡块,该防转动卡块包括带有滑槽的活动块和带有导棱的定位块,活动块固定在测试用气门弹簧座上,定位块通过支架固定在气缸盖上,测试用气门弹簧座通过滑槽和导棱的导向而上下运动。
优选地,壳体为筒状,该筒状壳体插入安装孔内,筒状壳体的外端的外壁上拧设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与垫块之间设有调节盘,位移传感器通过旋转锁紧螺母来调整磁芯与测试用气门弹簧座之间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不破坏发动机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即可测量出发动机实时运转过程中气门升程、气门落座速度、气门加速度等参数的实时数据,真实有效的测量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气门运动状态,从而计算分析出配气机构设计的合理性。而且可以测量所有凸轮轴布置方案的发动机机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门运动规律的测试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门运动规律的测试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门运动规律的测试装置中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0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