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肿瘤剥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39316.4 | 申请日: | 2016-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6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杨君田;陈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君田 |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A61B90/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肿瘤 剥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肿瘤剥离器,属于医疗器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外科手术中经常会遇到对囊性肿瘤实施剥除的操作,通常的做法是在肿瘤外被膜切开一个小口,然后伸入弯钳或者手指进行分离,目的是将肿瘤与外被膜完全分离,从而达到剥除肿瘤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肿瘤剥离器的技术还不完善,弯钳的顶端较尖锐,操作不当容易刺破肿瘤,造成腹腔污染,甚至引起肿瘤的播散与转移;人的手指又过于粗大,动作不够细致,很多剥离动作无法完成,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现有的肿瘤剥离器功能性缺乏,加大了手术的难度,同时因缺少无影灯的功能,极易造成医护人员因视线模糊做出错误的判断,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所以现有的肿瘤剥离器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急需一种多功能肿瘤剥离器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肿瘤剥离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功能多样,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肿瘤剥离器,包括装置主体、无影灯机构以及血液收集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由弧形刀架、手柄、启动按钮、控制开关以及剥离刀刃组成,所述启动按钮和控制开关均设置在手柄上端面上,所述弧形刀架装配在衔接杆左端,所述剥离刀刃装配在弧形刀架内侧,所述无影灯机构由蓄电池、灯槽、无影灯以及衔接杆组成,所述蓄电池装配在手柄内部右端,所述衔接杆右端安装在支杆左端面,所述灯槽设置在衔接杆内侧,所述无影灯装配在灯槽内,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相连接,所述无影灯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相连接,所述血液收集机构设置在手柄内部,所述血液收集机构由储血腔、微型泵、支杆、收集口以及传输管组成,所述支杆为空心体结构,所述储血腔设置在微型泵右侧,所述支杆右端安装在手柄左端面中间位置,所述支杆通过软管与微型泵相连接,所述微型泵通过传输管与储血腔相连接,所述微型泵通过导线与启动按钮相连接,所述启动按钮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收集口设置在支杆左端面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刀架外侧为圆弧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无影灯装配有四组,四组所述无影灯等距装配在灯槽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口上装配有防护网。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上装配有开启盖。
进一步地,所述储血腔上安装有排液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肿瘤剥离器,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蓄电池、灯槽、无影灯以及衔接杆,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肿瘤剥离器容易形成光线死角的问题,避免了医护人员因视线模糊造成错误判断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肿瘤剥离手术的安全性,解决了原有肿瘤剥离器经常出现刺破肿瘤造成肿瘤扩散的问题,降低了手术的风险,缩短了肿瘤剥离手术所需要的时间。
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储血腔、微型泵、支杆、收集口以及传输管,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肿瘤剥离器无排血功能的问题,避免了肿瘤剥离过程中渗出的血液影响手术进度情况的发生,实现了肿瘤剥离过程中产生的血液快速收集的目的,减少了肿瘤剥离手术中的不利因素,降低了肿瘤剥离手术的难度,提高了肿瘤剥离手术的成功率。
因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圆弧体弧形刀架,该设计避免了刀具刺破肿瘤,造成肿瘤扩散情况的发生,另添加了防护网,该设计避免杂物堵塞本实用新型情况的发生,另添加了开启盖,该设计便于使用人员更换蓄电池,同时便于使用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消毒,另添加了排液口,该设计便于转移储血腔内部的血液,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功能多样,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肿瘤剥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肿瘤剥离器中无影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肿瘤剥离器中血液收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弧形刀架、2-无影灯机构、3-血液收集机构、4-手柄、5-启动按钮、6-控制开关、7-剥离刀刃、21-蓄电池、22-灯槽、23-无影灯、24-衔接杆、31-储血腔、32-微型泵、33-支杆、34-收集口、35-传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君田,未经杨君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93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评估碰撞过程中最大冲力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光学元件传函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