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对虾养殖系统的活沙包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8653.1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5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文;梁沪莲;刘洋;徐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A01K63/04;C02F101/30;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对虾 养殖 系统 沙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对虾养殖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对虾养殖系统的活沙包,能够去除养殖水体中氨和亚硝酸盐,使养殖池同时具有对虾养殖和水质净化功能,特别适用于高密度对虾养殖系统,对其他水生生物养殖系统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背景技术: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年产量居世界各国产量之首,长期以来,池塘养殖是我国对虾的主要养殖模式,多以粗放型为主,这种养殖方式存在的缺陷为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对虾排泄、残饵分解等都能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去除,便会出现氨氮或亚硝酸盐氮的积累,从而对养殖生物造成危害,氨和亚硝酸盐对对虾呼吸装置影响较大,是诱发暴发性虾病的重要原因。水中亚硝酸盐经对虾鳃丝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蓝蛋白载氧能力下降,引起组织缺氧、抗病力下降,摄食减少,进而出现软壳,严重时对虾在池底蜕壳,并因亚硝酸盐中毒而大量死亡,因此氨和亚硝酸盐是对虾养殖的主要去除目标,而去除对虾养殖系统中氨和亚硝酸盐主要由硝化细菌(包括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完成,氨氧化细菌(ammonium-oxidizing bacteria,AOB)可将氨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则进一步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由于通过该过程中硝化细菌(AOB和NOB)能够将氨和亚硝酸盐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因此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作用巨大。要使养殖系统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维持在较低浓度,必须保证系统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但由于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属化能自养菌,利用二氧化碳做碳源,利用氧化无机氮作为能量来源,生长繁殖速度慢、对环境因子变化敏感,使其在与异养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设计一种用于对虾养殖系统的活沙包,应用于对虾养殖的水体中,能够同时快速去除水体中氨和亚硝酸盐,从而使在养殖过程中不会出现氨和亚硝酸盐积累,从而避免外源致病菌侵入,减少对虾发病率,提高对虾出苗率,提高对虾产量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一种用于对虾养殖系统的活沙包,该活沙包充分考虑对虾生活习性、对虾养殖池的空间、硝化细菌附着生长、利用无机物作为碳源的生物学特性和活沙的特点,能够快速去除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氨和亚硝酸盐,从而使在养殖过程中不会出现氨和亚硝酸盐积累,提高对虾养殖的存活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包括:固定钢条、固定钢圈、顶部开口、连接线、固定带、活沙和双层筛绢结构;圆柱形活沙包的直径为20-40cm、高为20-30cm,活沙包的上、下表面和侧面均为双层筛绢结构,双层筛绢结构的内层筛绢为200-300目,外层筛绢为100-200目,活沙包侧面的双层筛绢结构的内表面上边沿处、下边沿处和中间处分别水平固定置有一圆形固定钢圈,活沙包侧面的双层筛绢结构的内表面上均匀放置有四根固定钢条,固定钢条的一端与活沙包侧面的双层筛绢结构的上边沿处的固定钢圈上的一点连接,固定钢条的另一端与活沙包侧面的双层筛绢结构的下边沿处的固定钢圈上的一点连接,固定钢条的中间位置与活沙包内侧面中间处的固定钢圈上的一点连接,固定钢条和固定钢圈作为活沙包的固定支架,用以支撑双层筛绢结构;活沙包的上表面的双层筛绢结构的中间处开有顶部开口,用以将活沙从顶部开口中装入活沙包内,活沙包侧面上边沿处的固定钢圈上均匀固定连接有三根连接线,三根连接线一端与固定钢圈的连接点之间的间隔均为120°,三根连接线的另一端均与固定带上一端同一点固定连接;活沙包的内部腔室中装有活沙,活沙的体积不超过活沙包容量的三分之二,活沙选用海水水族箱中常用的珊瑚砂或菲律宾砂或两种任意比例组合,活沙的粒径为1-3mm,活沙上有采用市售硝化细菌菌液培养的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其中氨氧化细菌含量为30%-40%,亚硝酸盐氧化细含量为6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86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湿地填料再生净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环保无须耗材的电子物理软化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