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柴油机气缸盖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8196.6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1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冯霜;陈世江;胥兵;王黎光;卢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车玉柴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0 | 分类号: | F02F1/4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4130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柴油机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柴油机气缸盖。
背景技术
气缸盖是柴油机构造的主要部件,用来封闭机体上部,与活塞、气缸套构成燃烧室空间,并保证柴油机进、排气过程的顺利进行。气缸盖在工作时不仅受到紧固螺栓的预紧力,还受到气缸内气体的爆发压力。另外,气缸盖在高温燃气作用下,还承受着交变热应力的作用。本气缸盖由原铁路机车240D型柴油机气缸盖演化而来,用于新型240系列柴油机,为满足市场竞争需求,新240柴油机强化程度较高,功率由原始机的2200kw提高到2750kw,而爆发压力也从150bar提高到180bar,为满足需要,故新强化程的气缸盖也需要有较大的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强度更佳,抗爆性能更好,同时冷却性能提升的新型柴油机气缸盖。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柴油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及开设在气缸盖本体内的冷却水腔,所述冷却水腔包括盆形上水腔和环形下水腔,所述环形下水腔具有沿径向向气缸盖轴线方向凸出的三角形腔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柴油机气缸盖,所述盆形上水腔与环形下水腔通过插套冷却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柴油机气缸盖,所述插套冷却腔下部对应的气缸盖壁为花瓣形,使得所述插套冷却腔的下部形成花瓣形冷却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柴油机气缸盖,所述插套冷却腔中部对称开设两个连通所述盆形上水腔的上水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柴油机气缸盖,所述气缸盖本体的底面还设置两个进气孔和两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内安装有气门座圈,所述气门座圈外表面中部沿圆周方向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分别与所述环形下水腔和花瓣形冷却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柴油机气缸盖,所述环形凹槽通过所述气缸盖本体上加工的两对称斜45°过水孔与所述环形下水腔和花瓣形冷却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柴油机气缸盖,所述气缸盖本体还包括过桥冷却道,所述过桥冷却道设置在进气孔和排气孔之间过桥面对应的壳体内,所述过桥冷却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下水腔和花瓣形冷却腔的顶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柴油机气缸盖,所述盆形上水腔和环形下水腔之间设置有冷却水调节孔,所述冷却水调节孔位于排气道下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柴油机气缸盖,在所述气缸盖本体底面开设有12个冷却水进水孔,冷却水通过所述冷却水进水孔从气缸冷却腔进入所述环形下水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柴油机气缸盖,所述盆形上水腔的末端还设有排气道冷却水腔,所述排气道冷却水腔包覆着所述气缸盖本体的排气道,排气道上方设置冷却水出水孔。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气缸盖结构强度更佳,抗爆性能更好,能够承受180bar的爆发压力,同时,提升了各部位的冷却性能,使得气缸盖能够承受更大的热应力变化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B-B向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气孔、排气孔及喷油器安装孔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环形下水腔模型。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盆形上水腔模型。
图中标记:1为气缸盖本体,2为盆形上水腔,3为环形下水腔,4为三角形腔体,5为插套冷却腔体,6为花瓣形冷却腔,7为上水口,8为进气孔,9为排气孔,10为气门座圈,11为环形凹槽,12为过水孔,13为过桥冷却道,14为过桥面,15为冷却水调节孔,16为排气道,17为冷却水进水孔,18为排气道冷却腔,19为冷却水出水孔,20为喷油器插套,21为喷油器安装孔,22为火力面,23为进气道,24为气缸盖顶面,25为弹簧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车玉柴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中车玉柴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81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铆接式电池盖板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