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型弹性电极及具有该电极的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7906.3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4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林光榕;郑贤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光榕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71 | 代理人: | 满群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弹性 电极 具有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型弹性电极及具有该电极的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因其烟液不含焦油,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故电子烟逐渐得到推广。现有的电子烟,一般包括雾化器组件和电源组件,雾化器组件中设有储液腔储存电子烟烟液,设有雾化腔,雾化腔中的加热单元从储液腔中吸收电子烟烟液并将其进行加热雾化成电子烟烟雾供用户吸食,电源组件内设有电池及控制电路板等用于为雾化器中的加热单元提供电源。因此雾化器组件和电源组件连接时,同时还需要通过两者之间的电极抵触连接才可接通电源。
现有的电子烟用的弹性电极,一般将连接电源的电线焊接于电极座外部,电流通过电极座、电极座与电极芯之间的螺旋弹簧传导到电极芯,由于螺旋弹簧与电极座和电极芯都是活动式接触,接触面小容易导致接触不良,且当传导大电流时,还因接触面小、螺旋弹簧电阻较大而容易发热产生高温将螺旋弹簧烧坏,导致电极故障不能导电。另外,现有的电子烟用弹性电极,因其不具有密封性能,位于弹性电极一端的雾化器组件产生的烟雾容易发生倒流,并经过弹性电极渗漏到另一端的电池组件内部,使用时间长了以后,进入的烟雾凝结在电池、控制电路板上容易腐蚀电路及元器件,导致电路发生短路或断路的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密封型弹性电极及具有该电极的电子烟,该电极直接通过电极芯传导大电流而可以避免烧坏螺旋弹簧,该电极具有密封性,具有该电极的电子烟即可以防止烟雾倒流至电源组件内部腐蚀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电极座、螺旋弹簧、电极芯、卡环和密封环,所述电极座呈杯状包括口部和设有通孔的底部,所述螺旋弹簧设于电极座的内部,所述电极芯一端自电极座口部穿入螺旋弹簧内并从所述通孔穿出,另一端由螺旋弹簧弹性支撑,所述卡环卡接于电极芯穿出通孔的一端以防止电极芯脱出电极座,所述密封环设于电极芯外壁与电极座内壁之间以密封两者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电极芯呈钉状,包括电极芯帽和电极芯棒两部分,所述电极芯帽露出于电极座口部,所述电极芯棒自电极芯帽端依次设有外径从大到小的三级外壁,其中第一级外壁适配电极座内壁,第一级外壁与第二级外壁之间的环形台阶抵接螺旋弹簧,第二级外壁穿过螺旋弹簧并适配所述通孔,第三级外壁穿过通孔后被所述卡环卡接,所述第一级外壁上设有第一环槽,所述密封环设于所述第一环槽内。
优选地,所述电极座的口部外壁设有环形凸肩。
优选地,所述卡环卡接电极芯的结构为卡环内壁与电极芯穿出通孔一端外壁过盈配合连接,或为卡环卡接在电极芯穿出通孔一端设有的卡环槽内。
优选地,所述电极芯与卡环卡接的一端端部设有凹槽。
一种具有密封型弹性电极的电子烟,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器组件与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具有连接口的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电池和控制电路板,所述壳体的连接口内设有与壳体内壁密封连接的电极安装板,所述电极安装板上设有电极安装孔,所述电极安装孔内密封安装有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密封型弹性电极。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安装框架,所述电池和控制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电极安装板设于所述安装框架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电极安装板包括框架板和定位板,所述框架板为安装框架的端部,所述电极安装孔设于所述框架板上,沿电极安装孔垂直框架板凸起设有用以加长电极安装孔的管体,所述管体外底部设有用以安装第二密封环的第二环槽,所述定位板侧面设有用以安装第三密封环的第三环槽,定位板板面上对应于所述管体的位置设有与管体外径适配的定位板孔,定位板外缘局部垂直设有弯板,所述弯板中间设有长条形的楔子,所述楔子上设有卡槽,所述安装框架上设有侧面板,所述侧面板上设有弹性舌扣,所述弯板与楔子插入于壳体内壁与安装框架侧面板之间,所述弹性舌扣卡扣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定位板紧贴于框架板上。
优选地,所述电极安装板上设有两个电极安装孔分别用以安装所述密封型弹性电极作为正负电极。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按键孔,按键孔中设有按键,所述按键与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的电源开关相连接用以控制电源的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光榕,未经林光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79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引脚测试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输入离散量上电BIT测试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