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食品袋密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7327.9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7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马俊杰;刘立园;吕晨;姚文婷;宋权汉;孔靖尧;吴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D33/16 | 分类号: | B65D33/16;B65D3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食品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器,具体为一种新型食品袋密封器,属于食品保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品袋通常为塑料制成,开封后使用者通常使用夹子来进行密封封口,现有的普通夹子很难将封口严密密封,造成食品受到污染,目前生活中普遍使用的食品袋密封器,大多数以卡扣,拉链式的结构为主,操作麻烦,且密封性不强,而且拉链式,卡扣的结构会对食品袋造成伤害破损,而且长时间的使用,密封器自身也会出现破损毁坏的现象。
现有的食品袋密封器以卡扣式,拉链式或者传统食品密封袋为主,密封袋易破,不环保,大多数为一次性。而卡扣式和拉链式结构,可以循环利用,但是密封性一般,而且多次使用容易出现故障,易坏,较为繁琐,没有可加入吸湿剂的专用仓,已经打开的食品袋的失误易被湿空气变潮湿。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食品袋密封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食品袋密封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食品袋密封器,包括上外壳,所述上外壳顶部设置摩擦槽;所述上外壳底端设置上橡胶磁条;所述上橡胶磁条内部设置吸湿剂仓;所述上橡胶磁条内部设置密封圈;所述上橡胶磁条底端设有镶嵌凸头;所述镶嵌凸头底端设置下外壳;所述下外壳上端设置下橡胶磁条;所述下橡胶磁条上端设有镶嵌凹槽;所述下橡胶磁条内部设置有吸湿剂仓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采用圆环状。
优选的,所述上橡胶磁条和下橡胶磁条之间采用镶嵌式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摩擦槽设置于上外壳和下外壳表面,且相互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条可镶嵌的橡胶磁条吸在一起就可以轻松的将食品袋密封起来,操作简单,只要食品袋口穿过下壳体和下橡胶磁条,然后吸住上壳体和上橡胶磁条就可以完成操作,简洁美观,打开也很轻松,且壳体是圆环状,握持感舒服,不会伤手,设置有摩擦槽,在使用时更加省力,避免了打滑,设置有吸湿剂仓,可放入吸湿剂,防止已经打开的食品袋变潮,橡胶磁条的使用寿命一般可以达到5年以上,能够满足一般家庭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摩擦槽,2、上外壳,3、吸湿剂仓,4、镶嵌凸头,5、上橡胶磁条,6、密封圈,7、下外壳,8、镶嵌凹槽,9、下橡胶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新型食品袋密封器,包括上外壳2,所述上外壳2顶部设置摩擦槽1,使用力时手不会打滑;所述上外壳2底端设置上橡胶磁条5;所述上橡胶磁条5内部设置吸湿剂仓3,可在里加入吸湿剂,保证食品的干燥;所述上橡胶磁条5内部设置密封圈6,加强了密封效果;所述上橡胶磁条5底端设有镶嵌凸头4,与所述镶嵌凹槽8镶嵌在一起,闭合袋口;所述镶嵌凸头4底端设置下外壳7;所述下外壳7上端设置下橡胶磁条9;所述下橡胶磁条9上端设有镶嵌凹槽8;所述下橡胶磁条9内部设置有吸湿剂仓3和密封圈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上外壳2和所述下外壳7采用圆环状,使完成打开与合上这一动作更加简单轻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上橡胶磁条5和下橡胶磁条9之间采用镶嵌式的结构,磁力适中,密封性良好,使稳定性更高,就算是遇到液体也有良好的密封性,达到食品袋储藏的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摩擦槽1设置于上外壳2和下外壳7表面,且相互对称,使用力时不会打滑,更省力。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用手将力作用于摩擦槽1上,上外壳2和下外壳7在力的作用下靠近,镶嵌凸头4和镶嵌凹槽8镶嵌在一起,在上橡胶磁条5和下橡胶磁条9本身适中的磁力作用下达到闭合和密封食品袋的效果,吸湿剂仓3放入稀释剂吸收空气水分,密封圈6起到了良好的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未经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73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陆、梯两用实验器皿盛装运输箱
- 下一篇:一种扫描式能见度激光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