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四极子磁力加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4895.3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0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郝子鉴;方尚尚;张雅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四极子 磁力 加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四极子磁力加速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永磁体磁场的新型的磁能与动能的转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磁加速技术主要分为轨道型、线圈型、电热型以及磁力线重接型几类。轨道型电磁加速技术最早由法国人维勒鲁于1920年发明。该技术以滑块电枢为弹体,导入强大的电流后,导轨平面产生强磁场,电枢在安培力作用下以很大的速度射出。轨道型电磁加速技术为接触式加速,所需电流极大,导轨与电枢之间极易发生烧蚀,对系统的结构损坏非常严重,其热损耗也使得能量转化率较低。有研究针对电枢与导轨的接触面积对通过电枢的电流密度的影响,结论指出,当接触面积达到一定大小时,再增大接触面积对流经电枢的电流密度影响不大,因此通过增大电枢与导轨的接触面来解决烧蚀问题的方法受限。有研究针对电枢的速度趋肤效应并提出通过设计电枢的几何形状以改善此问题,但其整体效率仍在30%左右。线圈型电磁加速技术是最早的电磁加速形式,但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结构、测定、控制复杂和同步性要求高等原因,进展缓慢。最新的有重接型加速技术,重接型加速技术主要适合于板状弹体,且线圈结构的强度对系统的功能影响较大,使其发展受限。
从电磁线圈炮的发展历史来看,阻碍电磁弹射器的现实化并不是线性电机本身,而是强大而稳定的瞬发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向学生及科研机构的磁力加速系统,不需要脉冲电源驱动,以永磁体为储能单元,采用机械充能的方式,能量转化率大大提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四极子磁力加速系统,包括主框架、载物平台、弹体、永磁体、轨道和基座;所述的主框架截面为梯形,主框架内侧设有瓦片形永磁体,瓦片形永磁体围成的内腔形成主框架内的圆柱形轨道,弹体可在其中做一维运动;所述的载物平台包括左载物平台和右载物平台,载物平台上端面与主框架上端面齐平并固定于主框架两侧;所述的主框架前部设有可拆卸的前端基座,后部设有可拆卸的后端基座,所述轨道分段设于前端基座内、主框架内和后端基座内并可拼接成完整轨道;所述的弹体通过连接件与传动装置相连,所述主框架上端面中部预留狭缝,所述弹体上端具有相应的凸块,所述凸块可在狭缝中滑动。
所述连接件为绳索或铰链;所述轨道为大口径轨道和小口径轨道的复合轨道,所述小口径轨道设于大口径轨道内;所述弹体下端面设有与大口径轨道的截面相应的凸块;在所述轨道内设有辅助滑块,所述辅助滑块截面的形状与小口径轨道的截面相应;所述辅助滑块上端具有突起,所述突起伸出小口径轨道至大口径轨道内用于单向钩挂弹体。
所述辅助滑块前端连接第一连接件、后端连接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穿过轨道向两侧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末端连接传动装置。
所述储能瓦片永磁体分为两对,一对凹面为N极、凸面为S极,另一对相反;所述主框架内设有永磁体固定槽,所述永磁体固定槽形状与瓦片永磁体配合,长度大于单个瓦片永磁体最长边的二倍。
所述后端基座与主框架内相连处设有弹簧开关,所述弹簧开关用于将弹体卡在后端基座的轨道末端。所述传动装置为普通电机。
前端基座内的轨道末端及后端基座内的轨道末端封闭。
本发明设计与工作原理在于:通过传动装置经长绳或铰链拉动辅助滑块,辅助滑块带动弹体离开主框架内圆柱形轨道,最终停靠在弹簧开关处,即为充能过程;拉动辅助滑块另一端的长绳,使辅助滑块复位;拨动弹簧开关,弹体被释放,在磁力作用和轨道限制下弹体向前方加速运动,弹体上面伸出主框架狭缝的凸出块可带动位于载物平台上的被加速物体加速,最终速度的大小可通过改变弹体圆柱形部分的体积或材料调节。
本发明的所述磁力加速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升级空间大,适用于学校及科研院所作为探索性实验设备。
本发明所述磁力加速系统摆脱传统电磁加速系统所必须的脉冲电源,提供一种新型的探索路线。
本发明所述磁力加速系统可以弹体材料和体积为变量,研究介质的不同体积和材料在磁场中的受力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新型四极子磁力加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轨道横截面示意图。
图3:弹体横截面示意图。
图4:辅助滑块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48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法拉第电磁感应探究演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传感器实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