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平衡的变螺距锥形螺杆转子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34793.1 | 申请日: | 2016-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8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崔锋;刘强;王君;崔冬;魏蜀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C18/16;F04C2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衡 螺距 锥形 螺杆 转子 | ||
1.一种自平衡的变螺距锥形螺杆转子,其特征是:螺杆转子呈锥形,从吸气端(Ⅰ-Ⅰ)到排气端(Ⅶ-Ⅶ),螺杆转子的齿顶圆弧半径R1和导程(P1、P2、P3)逐渐减小,齿根圆弧半径R3、齿顶厚度(S1、S2、S3)和齿根厚度(T1、T2、T3)逐渐增大;螺杆转子是全光滑的,不存在不光滑处;在任意轴向位置处,螺杆转子的截面型线为S形,且截面型线的形心都在螺杆转子的回转中心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的变螺距锥形螺杆转子,其特征是:在任意轴向位置处,螺杆转子的截面型线都不相同,是变化的,但截面型线上各段组成曲线的类型和数量相同,共12段曲线,包括:第一齿顶圆弧AB、第一齿尖圆弧BC、第一摆线的等距曲线CD、第一齿根圆弧DE、第一连接圆弧的包络线EF、第一连接圆弧FG、第二齿顶圆弧GH、第二齿尖圆弧HI、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IJ、第二齿根圆弧JK、第二连接圆弧的包络线KL、第二连接圆弧LA;相邻两段曲线之间都是完全光滑连接的,截面型线上不存在不光滑连接点;截面型线上的第一齿顶圆弧AB、第一齿尖圆弧BC、第一摆线的等距曲线CD、第二齿根圆弧JK、第二连接圆弧的包络线KL、第二连接圆弧LA,分别与第二齿顶圆弧GH、第二齿尖圆弧HI、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IJ、第一齿根圆弧DE、第一圆弧的包络线EF、第一连接圆弧FG关于回转中心点O呈中心对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的变螺距锥形螺杆转子,其特征是:在工作过程中,左旋螺杆转子(301)和右旋螺杆转子(302)在同步异向双回转运动中,能够实现完全正确的啮合;在任意轴向位置处,左旋螺杆转子(301)的左旋截面型线(201)和右旋螺杆转子(302)的右旋截面型线(202)完全相同,只是相位不同;左旋螺杆转子(301)的左旋截面型线(201)上的第一齿顶圆弧AB、第一齿尖圆弧BC、第一摆线的等距曲线CD、第二齿根圆弧JK、第二连接圆弧的包络线KL、第二连接圆弧LA,分别与右旋螺杆转子(302)的右旋截面型线(202)上的第二齿根圆弧jk、第二摆线的等距曲线ij、第二齿尖圆弧hi、第二齿顶圆弧gh、第二连接圆弧fg、第二连接圆弧的包络线ef能够实现正确的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的变螺距锥形螺杆转子,其特征是:左旋螺杆转子(301)由左旋截面型线(201)从吸气端(Ⅰ-Ⅰ)到排气端(Ⅶ-Ⅶ)沿左旋变螺距螺旋线展开,右旋螺杆转子(302)由右旋截面型线(202)从吸气端(Ⅰ-Ⅰ)到排气端(Ⅶ-Ⅶ)沿右旋变螺距螺旋线展开;以螺杆转子的回转中心线与吸气端所在平面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以回转中心线为z轴,建立三维空间坐标系,螺旋线方程为:
左旋变螺距螺旋线:
右旋变螺距螺旋线:
式中:τ—螺旋展开角,rad;R—螺旋线基圆半径,mm;n—螺杆导程数;k1、k2—变螺距参数,与具体的螺距变化规律有关;x(τ)、y(τ)、z(τ)—坐标值;
在螺杆转子的截面型线沿螺旋线展开的同时,在任意轴向位置处,螺杆转子的截面型线的齿顶圆弧半径R1、齿根圆弧半径R3、齿顶圆弧的圆心角α也随螺旋展开角τ的变化而变化,其规律为:
齿顶圆弧半径:
齿根圆弧半径:
齿顶圆弧的圆心角:
式中:Rs1、Rd1—分别为在吸气端(Ⅰ-Ⅰ)和排气端(Ⅶ-Ⅶ)处的齿顶圆弧半径;Rs3、Rd3—分别为在吸气端(Ⅰ-Ⅰ)和排气端(Ⅶ-Ⅶ)处的齿根圆弧半径;αs、αd—分别为在吸气端(Ⅰ-Ⅰ)和排气端(Ⅶ-Ⅶ)处的齿顶圆弧的圆心角;z(τ)—变螺距螺旋线在z轴上的坐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47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