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程智能灯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0625.5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3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王凯;牛俊明;孙静;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 |
地址: | 226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智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化适度高,选择灵活方便的远程智能灯控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在现有住宅基础上,运用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将家用设施集成,以构筑安全、舒适、环保、智能的居住环境。智能灯光控制是智能家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国内外对于智能家居灯光控制系统进行了大量研究。
文章“新型室内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周晓伟等,计算机应用研究,电子杂志社,2009年8月第26卷第8期)提出了利用PC机与ZigBee网络协调器节点相连组成系统基站,在数十米范围内近距离控制楼宇照明模式,以起到节约电能作用。但其本地化的系统部署导致了用户无法在离开家后对灯具进行实时的控制。
文章“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远程灯光控制”(蒋小洛等,中国照明电器,电子杂志社,2005年12期)提出了在嵌入式设备中内置Web服务器,无论身在何地,都可以通过Web浏览器页面上的按钮远程控制灯光亮灭。其存在的问题是智能控制过于单一化,用户只能通过访问Web页面来控制灯光,只是实现了远程控制没有实现智能化。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申请号:201610008704.2,公开日:2016.4.20)公开了一种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灯光控制单元、温度调整单元、环境光感应装置和多个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包括多个温度检测单元、多个红外测距单元、多个灯光照明单元,其中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和红外测距单元被设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的附近或之上,且所述红外测距单元与温度检测单元和红外测距单元相互电气地连接。但其系统没有有效的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的优势,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运行,不能进行人为的干预和自由配置。
总之,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智能家居灯光控制系统没有有效的利用智能移动设备对智能灯控系统进行自定义配置、实时监控和统一管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智能灯控系统,智能化适度高,选择灵活方便。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远程智能灯控系统,包括智能移动设备、云服务器、系统主机、家庭局域网、数据采集终端和灯控终端;
所述智能移动设备通过云服务器与系统主机相连,所述家庭局域网分别与系统主机、数据采集终端和灯控终端相连;
所述智能移动设备,用于登录云服务器、查看房间实时监测数据、发送指令,使利用灯控终端实现灯的开关;
所述云服务器,用于远程连接智能移动设备与系统主机);
所述系统主机,用于实现家庭局域网与云服务器之间的交互;
所述家庭局域网,用于系统主机与数据采集终端和灯控终端的组网;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用于采集室内不同位置的环境光数据;
所述灯控终端,用于控制灯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1、高度智能化:利用智能移动设备,实现了系统远程控制、自定义照明模式和实时监控的功能;该系统的智能之处就在于可以通过人体红外感应器判别屋内是否有人,若无人可以自动将灯关闭,也可以根据环境光数据调整灯光亮度。
2、选择灵活:有多种照明模式可供选择,比如夜间模式开启时可以利用人体红外感应器组预测人的行动方向,从而自动把灯打开,比如晚上去卫生间,系统检测到你正走向卫生间,就会自动打开卫生间的灯。
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简单,技术先进,通过ZigBee模块组网,实现了利用智能移动设备远程控制和实时房间信息查看,让用户身处异地也可以远程控制电灯。该系统的智能之处就在于可以通过人体红外感应器判别屋内是否有人,若无人可以自动将灯关闭,也可以根据环境光数据调整灯光亮度。夜间模式开启时可以利用人体红外感应器组预测人的行动方向,从而自动把灯打开,比如晚上去卫生间,系统检测到你正走向卫生间,就会自动打开卫生间的灯。这种智能的灯控系统无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增加了舒适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远程智能灯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图1中数据采集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3为图1中灯控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远程智能灯控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智能移动设备1、云服务器2、系统主机3、家庭局域网4、数据采集终端5、灯控终端6,
ZigBee芯片51、光照强度传感器52、人体红外传感器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06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