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液压缸的应力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9575.9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9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孟令启;胡玲玲;王春荣;刘海玲;顾金生;丁贺;王明月;陈许;朱自强;段志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F15B15/28 | 分类号: | F15B15/28;F15B19/00;F15B21/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34113 | 代理人: | 尹杰 |
地址: | 2331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液压缸 应力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液压缸的应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系统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利用液压油的压力能并通过控制阀门等附件操纵液压执行机构工作的整套装置。由于液压系统具有液压传动的各种元件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来布置;重量轻、体积小、运动惯性小、反应速度快;操纵控制方便,可实现大范围的无级调速;自动实现过载保护;采用矿物油作为工作介质,相对运动面可自行润滑,使用寿命长;很容易实现直线运动;很容易实现机器的自动化,当采用电液联合控制后,不仅可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控制过程,而且实现遥控等优点目前已在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塑机、冶金矿山、发电设备、石油化工、铁路、船舶、港口、轻工、电子、医药以及国防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液压系统中的液压缸在使用时其每点的推力无法检测出来,这对于现阶段由于生产的要求,还存在着无法达到精确控制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伸出距离和相应的推力的要求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阶段在压系统中无法达到精确控制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伸出距离和相应的推力的要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液压缸的应力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液压缸的应力检测装置,包括油箱,油箱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液压泵,在液压泵上连接电动机,液压泵通过第二管道连接电磁换向阀,电磁换向阀连接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在液压缸内部的活塞杆上连接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还对应连接在液压缸的活塞上;
还包括扫描仪,扫描仪的扫描头对应所述液压缸设置,扫描仪电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转换模块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连接过滤网,在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流量控制阀,在第二管道连接和所述液压泵之间的第二管道还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溢流油箱,在第三管道上连接溢流阀。
所述控制装置采用单片机。
所述转换模块采用A/D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能够时刻检测出液压缸活塞杆的移动位置和在该位置的压力值,检测出的位置和压力值能够转化成图表直观的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为现代生产的精确控制,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装置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液压缸的应力检测装置,包括油箱1,油箱1通过第一管道2连接液压泵3,在第一管道2上连接过滤网13,在液压泵3上连接电动机4,液压泵3通过第二管道5连接电磁换向阀6,在第二管道5连接流量控制阀14,在第二管道5连接和液压泵3之间的第二管道5还通过第三管道15连接溢流油箱16,在第三管道15上连接溢流阀17。
电磁换向阀6连接液压缸7,在液压缸7内部的活塞杆8上连接压力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9还对应连接在液压缸7的活塞10上。
还包括扫描仪11,扫描仪11的扫描头对应所述液压缸7设置,扫描仪11电连接控制装置12,控制装置12采用单片机。控制装置12通过转换模块13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9,转换模块13采用A/D转换器,控制装置12连接计算机,转换模块13把扫描仪11采集到的图像信号转化为为计算机能够接受的二进制数字电子信号,最后通过 USB等接口送至计算机。扫描仪每扫描一行就得到原稿x方向一行的图像信息,随着沿y方向的移动,直至原稿全部被扫描。经由扫描仪得到的图像数据被暂存在缓冲器中,然后按照先后顺序把图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并存储起来。当扫描头完成对原稿的相对运动,将图稿全部扫描一遍,一幅完整的图像就输入到计算机中去了。数字信息被送入计算机的相关处理程序,在此数据以图像应用程序能使用的格式存在,最后通过软件处理再现到计算机屏幕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95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缸吊头轴承新型防尘结构
- 下一篇:一种盘配流伺服液压马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