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二次保护可便携串联的电池组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8786.0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5450U8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彭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瑞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30;H01M2/3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和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115 | 代理人: | 梁国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二次 保护 便携 串联 电池组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电池的结构,涉及使用或维护二次电池的方法及装置,尤指一种带有二次保护可便携串联的电池组模块。
背景技术
市面上大多数储能用电池都是两个端子输出(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客户想获得更大电压或容量的电池组时,要么需要重新定做,要么拿现有电池组通过多根线速串、并联起来。前者电池笨重、周期长;后者接线杂乱且操作繁琐。
另外,目前大多数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组,内部虽加有保护线路,但为了满足瞬间的启动电流需求,过流保护电流一般都数倍于电池组可最大持续放电电流,当有用户出现误使用,工作电流超过电池组最大可持续放电电流而没有达到过流保护电流时,电池组非常容易损坏而需要废弃,严重者会有安全隐患,造成能源及成本浪费。而少数加有二次保护的电池组,一般是放在电池组内部,二次保护启动后,需要交由专业人员维修、更换外壳,耗时耗力且影响客户即时使用。 。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二次保护可便携串联的电池组模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有二次保护可便携串联的电池组模块,包括有电池组电芯、电芯引出端子和电池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模块包括两组独立的电芯及其引出端子,第一电芯正极端子、第一电芯负极端子、第二电芯负极端子和第二电芯正极端子分别引出于电池组外壳外,另有独立的连接片,用于连接两组电芯。
在第一电芯正极端子与第一电芯正极之间接有保险丝,所述保险丝安装于外壳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随意组合成不同电压不同功率的电池组使用,机动灵活。进行二次保护的保险丝装于外壳外,方便更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个电池组模块使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模块串联使用示意图。
图中:11为第一电芯正极端子、12为第一电芯负极端子、21为第二电芯负极端子、22为第二电芯正极端子、3为连接片、4为保险丝盖、5为保险丝、6为电池组电芯、7为电池组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二次保护可便携串联的电池组模块,包括有电池组电芯6、电芯引出端子和电池组外壳7,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模块包括两组独立的电芯及其引出端子,第一电芯正极端子11、第一电芯负极端子12、第二电芯负极端子21和第二电芯正极端子22分别引出于电池组外壳7外,另有独立的连接片3,用于连接两组电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电芯正极端子11与第一电芯正极之间接有保险丝5,所述保险丝5安装于外壳7外。
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状态中,所述连接片3将第一电芯负极端子12与第二电芯正极端子22连接,串联连接同一电池组模块中的两个电芯。
参见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状态中,由若干个电池组模块串联使用,若干片连接片3将前一电池组模块的第一电芯负极端子12与后一电池组模块的第一电芯正极端子11连接;前一电池组模块的第二电芯正极端子22与后一电池组模块的第二电芯负极端子21连接;最后一个电池组模块的第一电芯负极端子12与第二电芯正极端子2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瑞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瑞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87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脱电瓶栓
- 下一篇:一种插接机构及电动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