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壳式换热器和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7218.9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1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6 | 分类号: | F28D7/06;F28F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壳 换热器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和应用该管壳式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板胀接结构普遍存在着不能承受过低的蒸发温度(低于冰点)的缺陷。但是,由于空调系统的实际安装和运行过程往往在各式各样的环境和条件中进行,所以,管壳式换热器难免会处于过低的蒸发温度(低于冰点)的环境。当管壳式换热器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运行时,胀接结构的换热管中会形成冰胀凹陷区。并且,随着冰胀凹陷区的加大,会导致冷媒侧与水侧连通、冷媒泄漏,最终导致水进入冷媒系统,导致系统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器,旨在有效防止管壳式换热器因长期使用而出现的水侧与冷媒侧连通的情况,保障冷媒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
管板,所述管板固设于所述筒体的一端,且所述管板开设有安装通孔;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换热管的至少一端插设并胀接于所述安装通孔;
所述换热管的外径大于等于5mm、小于等于7mm,所述管板的厚度不小于32mm;或者,
所述换热管的外径大于7mm、小于9mm,所述管板的厚度不小于35mm;或者,
所述换热管的外径大于等于9mm、小于等于10mm,所述管板的厚度不小于38mm。
可选地,所述管板包括胀紧段和邻接于所述胀紧段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邻接所述筒体,所述过渡段的厚度不小于10mm。
可选地,所述胀紧段的厚度不小于15mm。
可选地,所述管板的厚度不大于50mm。
可选地,所述管壳式换热器还包括冷媒输入管和冷媒输出管,所述冷媒输入管和所述冷媒输出管均设于所述筒体,所述冷媒输入管和所述冷媒输出管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冷媒输入管和所述冷媒输出管位于所述筒体的同一端,且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管壳式换热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筒体周壁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位于所述筒体的两端,且与所述筒体连通。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包括主体段及分别位于所述主体段两端的进口段和出口段,所述进口段和出口段分别插设并胀接于一安装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对于外径在不同范围下的换热管,通过对应增加管板的厚度,可使得管板的胀紧段和/或过渡段的厚度得以有效增大,使得管板与换热管的胀接结构对于冰胀凹陷的侵蚀过程的抵御能力得以有效增强,使得远在冰胀凹陷导致冷媒侧与水侧连通之前,冰胀凹陷区就已被结冰所封堵,从而有效避免了冷媒侧与水侧的连通,防止了管壳式换热器因长期使用而出现的水侧与冷媒侧连通的情况,保障了冷媒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了管壳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壳式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管板与换热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72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演化异常子图检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提质煤的冷却增湿及余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