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管的遥感检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7212.1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8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陆伯彦;陆伯康;杨争战;陆伯忠;时淼;陆伟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北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F16L5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软翰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80 | 代理人: | 吴雅丽 |
地址: | 202150 上海市崇明县长兴镇潘***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遥感 检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管的检测测域,尤其是一种燃气管的漏气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燃气管具有安装方便、连接可靠、耐腐蚀、不堵气、柔软性好、使用寿命长,可以任意弯曲而不变形、不阻气等特点。其中,表面具有软性防护层材料的燃气管具有更安全、更易清洁、美观的特点,而不锈钢螺纹连接金属软管使用年限为8年。PE燃气管在中国的市政管材市场,塑料管道正在稳步发展,PE燃气管、PP-R燃气管、UPVC燃气管都占有一席之地,其中PE管强劲的发展势头最为令人瞩目,其使用领域也十分的广泛。
因为燃气管输送的这种燃气被人呼吸道肺里将会产生致命的作用,所以在市政的管道系统中绝对不能有丝毫漏气现象发生,因此对生产出来即将投用的燃气管以及正在使用中的燃气管进行是否有漏气点的严格检测都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生产的燃气管在检测时很不方便,没有电流导通的条件,如果在施工现场甚至施工后已投入使用的燃气管要做此项检测就更加困难。
由于燃气质量较轻,从破损处喷出后,会自然而然地向上升起,并窜出地面。但由于回填物密实度不均等原因,燃气窜出地面时自然不会轻轻松松地垂直上升,而是往土质疏松的地方“乱窜”。尤其是在混凝土路面下的泄漏点,燃气要向上垂直升起就更加困难,而是从混凝土接缝处、破裂处和其他诸如绿化带的地方窜出地面。因此,如何精确检测漏气并且找准漏气位置是目前研究的重大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气管的遥感检测结构,对现有的燃气管道的接口结构进行改进,增设一检测装置,使燃气管不论在即将投入使用还是使用中都可方便的进行漏气检测,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气管的遥感检测结构,包括设于燃气管上的超声波定时发射单元以及设于控制中心的超声波接收处理单元,各超声波定时发射单元定时向超声波接收处理单元发送超声波信号;具体的,所述燃气管具有一本体,该本体包括波纹管以及套设于波纹管外部的保护管,本体的两端设有管接头;所述超声波定时发射单元设于管接头上,该超声波定时发射单元包括电池、超声波探头和定时器,电池为超声波探头和定时器供电,定时器的输出端接于超声波探头的输入端,定时器用于控制超声波探头定时发送超声波信号。
进一步的,作为一个可行的方案,所述超声波接收处理单元包括电源、处理芯片、初级放大器、带通滤波器、次级放大器、本振电路和混频器,初级放大器、带通滤波器、次级放大器和处理芯片顺次电性连接,本振电路的输出端以及次级放大器的输出端接于混频器的输入端,混频器的输出端接于处理芯片的输入端,电源为处理芯片、初级放大器、带通滤波器、次级放大器、本振电路和混频器供电。其中的处理芯片主要负责将接收到的模拟的超声波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并对模数转换后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接收处理单元还包括报警器,报警器的输入端接于处理芯片的输出端。处理芯片根据其分析处理结果通过报警器进行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接收处理单元还包括显示器,显示器的输入端接于超声波接受处理单元的输出端,处理芯片将其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在显示器上,方便用户查看。
进一步的,所述波纹管和保护管之间设有沿管长方向延伸的导线,进一步方便对即将投用的燃气管以及正在使用中的燃气管进行漏气点的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管包括内层以及贴附在内层外表面的外层,内层和外层一体制成,内层的内表面朝向保护管中轴的方向具有若干个第一凸起使其内表面呈凹凸不平状,外层的外表面远离保护管中轴的方向具有若干个第二凸起使其表面呈凹凸不平状。进一步的,所述外层的外表面为波浪状,进一步提高抗压性能。更进一步的,所述内层的凸起和外层的凸起的最大高度范围(沿径向延伸方向的长度记为高度)为0.3mm-3mm。其中的凸起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是实心的。保护管的内外壁均为粗糙的内外表面,且其内外表面的凸起的最大高度范围设置为0.3mm-3mm,不仅保证了制作的简易性,而且实践证明这个高度范围内的凸起的抗压性能最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北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北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7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氨气输送安全保护管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燃油燃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