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腐蚀生物质直燃炉排锅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27065.8 | 申请日: | 2016-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7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德普新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31/08 | 分类号: | F22B3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8 | 代理人: | 仲伯煊 |
| 地址: | 101200 北京市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蚀 生物 质直 燃炉排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生物质直燃炉排锅炉。
背景技术
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与技术更为成熟的燃煤锅炉相比,有不少区别,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炉排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
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由于其使用的燃料中氯元素含量高,很容易发生由于氯元素造成的高温金属腐蚀,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型。
如图1所示,目前的生物质直燃炉排锅炉的过热蒸汽示意图,其中:
屏式过热器4位于炉膛的第一烟道的出口,
末级过热器5位于第二烟道中,
二级过热器和一级过热器位于第三烟道中,给水加热器组7位于第四烟道中,第一烟道、第二烟道、第三烟道和第四烟道串联,高温烟气从炉膛(第一烟道)依次流经第二烟道、第三烟道和第四烟道,水经过给水加热器组7进入锅筒流程,依次流经第三烟道、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图中的箭头方法表示水流方向),依次与这些烟道中的过热器换热。
由于屏式过热器4处于炉膛出口,其进口的烟气温度非常高,一般在900℃以上,且其出口蒸汽经过一级加热器、二级加热器和屏式过热器4加热后一般都在480~500℃,因此屏式过热器4的管子金属壁温一般都会在500到550℃,屏式过热器4的管子很容易发生高温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腐蚀生物质直燃炉排锅炉。
技术方案:一种耐腐蚀生物质直燃炉排锅炉,包括给水加热器组、锅筒、一级过热器组、屏式过热器、三级过热器组和末级过热器,
给水加热器组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给水加热器,
一级过热器组为一个一级过热器或者多个依次串联的一级过热器,
三级过热器组为一个三级过热器或者多个依次串联的三级过热器,
给水加热器组通过连接管道与锅筒相连,
锅筒通过连接管道与一级过热器组的一端相连,
一级过热器组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屏式过热器的一端相连,
屏式过热器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三级过热器组的一端相连,
三级过热器组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末级过热器的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过热器组包括三个依次串联的一级过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三级过热器组包括两个依次串联的三级过热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烟道、第二烟道、第三烟道和第四烟道,所述屏式过热器布设于第一烟道的出口处;
所述末级过热器布设于第二烟道;
第一过热器组和第三过热器组布设于第三烟道;
给水加热器组布设于第四烟道。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耐腐蚀生物质直燃炉排锅炉通过更改汽水流程,使一级过热器出口的温度较低的蒸汽先进入屏式过热器,然后再进入位于一级过热器下方的三级过热器。经过这一改动,屏式过热器出口的蒸汽温度降低至420℃左右,相比现有的汽水流程有60℃甚至更大的温降,可以大大降低屏式过热器的管子金属壁温,使其避开500~600℃这一极易发生高温腐蚀的温度区间,有效的防止高温腐蚀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生物质直燃炉排锅炉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耐腐蚀生物质直燃炉排锅炉的示意图;
其中:
1-锅筒2-一级过热器
3-二级过热器4-屏式过热器
5-末级过热器6-三级过热器
7-给水加热器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耐腐蚀生物质直燃炉排锅炉,包括给水加热器组7、锅筒1、一级过热器组、屏式过热器4、三级过热器组和末级过热器5,
给水加热器组7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给水加热器,
一级过热器组为多个依次串联的一级过热器2,
三级过热器组为多个依次串联的三级过热器6,
给水加热器组7通过连接管道与锅筒1相连,
锅筒1通过连接管道与一级过热器组的一端相连,
一级过热器组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屏式过热器4的一端相连,
屏式过热器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三级过热器组的一端相连,
三级过热器组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末级过热器5的一端相连。水依次通过给水加热器组7、锅筒1、一级过热器组、屏式过热器4、三级过热器组和末级过热器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德普新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德普新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70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