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溢水茶隔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6511.3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8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奇;蒋阳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J31/06 | 分类号: | A47J3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王伟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溢水茶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溢水茶隔。
背景技术
饮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人们日常生活中茶具饮用非常的普遍。在饮用茶饮过程中,为防止茶叶随水进入人口一般都需要在口杯中设置茶隔,茶隔的作用是将茶叶阻挡防止随水流动,一般为方便添加或更换茶叶,茶隔一般与口杯可拆卸的连接,同时口杯由于口径较小,为方便人手摘取茶隔,茶隔一般设置在口杯的中上部,所以茶隔距离口杯的饮水口距离较短,而且茶隔的滤水板为水平结构,这样在加水时水液在通过滤水板的网眼的过程中,茶隔以下的口杯中由于水液的添加其中空气向上通过滤水板,而茶隔以上茶水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滤水板进入茶隔下部,这样当茶隔上端面与口杯内壁形成的空间内水液注满时很容易造成茶隔以下气压与茶隔以上水液形成平衡,造成茶隔以上水液无法顺利口杯中的问题,需要施加外力比如晃动杯体使得水液迅速通过茶隔,在添加茶水的过程中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溢水茶隔,以期解决决传统的茶隔在使用的过程中茶隔上端面与口杯内壁形成的空间内水液注满时容易造成茶隔以下气压与茶隔以上水液形成平衡,造成茶隔以上水液无法顺利进入口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溢水茶隔,包括滤水板及与滤水板连接的侧壁,所述滤水板为圆形结构,其由弓形底板和弓形凸起板组成;所述底板的弧形边与侧壁的底边缘连接,所述凸起板的弧形边与侧壁的壁体连接;所述底板的直边与凸起板的直边通过连接壁连接;所述底板平面和凸起板平面均垂直于侧壁,所述底板平面与凸起板平面形成高度差。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采用半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板采用半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壁设置有滤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滤水板划分为弓形底板和弓形凸起板,利用底板平面与凸起板平面形成的高度差,有效解决了茶隔上端面与口杯内壁形成的空间内水液注满时造成的茶隔以下气压与茶隔以上水液形成平衡的问题,实现水液更加方便的进入到口杯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溢水茶隔结构示意图。
其中,滤水板1,侧壁2,底板3,凸起板4,连接壁5,滤水孔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溢水茶隔结构示意图。一种防溢水茶隔,包括滤水板1及与滤水板1连接的侧壁2,所述滤水板1为圆形结构,其由弓形底板3和弓形凸起板4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底板3和凸起板4均为弓形结构,二者共同构成圆形结构滤水板1。底板3包括一条弧形边和一条直边,底板3的弧形边与侧壁2的底边边缘固定连接,底板3所在平面垂直于侧壁2进行设置。凸起板4同样包括一条弧形边和一条直边,凸起板4的弧形边与侧壁2的壁体固定连接,凸起板4所在平面垂直于侧壁2进行设置。底板3的直边与凸起板4的直边通过连接壁5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底板3和凸起板4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使得底板3平面与凸起板4平面形成高度差,从而在加水时水液在通过滤水板1的滤水孔6的过程中,水液会分别通过滤水板1的底板3和凸起板4进入口杯内,因此不会造成茶隔以下气压与茶隔以上水液形成平衡的问题,大大方便了水液的添加。
特别的,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茶隔的进水平衡以及保证茶隔以下气体的稳定逸出,本实用新型将滤水板1的底板3和凸起板4均设置为半圆形结构,底板3和凸起板4之间通过垂直与底板3平面的连接壁5连接,显然连接壁5同样也垂直于凸起板4平面。为了进一步方便水液进入口杯内,本实用新型还在连接壁5上设置有滤水孔6,从而大大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茶隔的防溢水功能。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6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