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防眩目镜的动态补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2858.0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9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钱为明;罗汉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飞拓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11 | 代理人: | 袁程斌 |
地址: | 2131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眩目 动态 补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部件领域,特别涉及车辆防眩目镜的动态补偿系统以及动态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夜间行车的眩光是影响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和重要问题,尤其是高速路上,当后方的车辆前照远光灯强烈照射之下,在后视镜上生产的炫目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和安全操作,在200米以内距离内只要后方有车辆跟随其后,其影响很长时间不得消除,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内、外后视镜都安装为自动防眩镜。传统的电致变色内后视防眩镜外形一般都有8-10mm的塑料包边,感应器放置在防眩镜片外的下方,以避开防眩镜变色后对透光率的影响,但其后果是又增大了一块塑料包边,严重地遮挡了驾驶员的视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究和设计了很多解决方案,放置在防眩镜片的后面,如图2所示,在防眩镜片的前面用蚀刻方式在反射镜123上蚀刻一个直径6-8mm的通光孔125,将该区域的镜面层去除掉,来增大该孔位的透光率。但其后果破坏了镜片的完整性,既影响视觉,又影响防眩后视镜的美观。
通常采用的眩光检测电路如图3所示,面向于辆车前进方向的环境光感应器328和面向驾驶员方向的眩光感应器327,采用光敏电阻类的元件,两个光敏电阻的分压电信号通过比较器340,当环境光大于眩光信号时,比较器340输出高电平信号到MCU控制器341,短路放电器343接通短路电路,电致变色元件344短接放电,器件呈现无色状态;当环境光小于眩光信号时,比较器340输出低电平信号到MCU控制器341,驱动器342接通1.2V的驱动电路,电致变色元件344接电1.2V,器件呈现变深蓝色状态。
由于该眩光信号检测只能电致变色元件344变色后对眩光感应器27没有生产信号变化的前提下才能正常使用。如果电致变色元件344放置在眩光感应器27的前方,当检测到当环境光小于眩光信号时,比较器340输出低电平信号到MCU控制器341,驱动器342接通1.2V的驱动电路,电致变色元件344接电1.2V,器件呈现变深蓝色状态,电致变色元件344这个时候又起到了变色器滤波镜的作用,随着电致变色元件344的颜色的加深,透过该变色器滤波镜的光减弱,到一定程度出现环境光大于眩光信号的状况,比较器340输出高电平信号到MCU控制器341,短路放电器343接通短路电路,电致变色元件344短接放电,器件又往无色状态转换,防眩镜片颜色退回到一定程度,环境光又小于眩光信号,电致变色元件344又开始变色,如此往返,电致变色元件344变成了一个变色来回波动的不稳定的器件,严重影响视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车载防眩目镜的动态补偿系统以及提供一种防眩镜装置眩光检测的一种动态补偿方法,避免变色器件因检测不可靠而造成的变色器件变色波动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车辆防眩目镜的动态补偿系统,其包括对环境光进行检测的环境光感应器,以及对眩光进行检测的眩光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感应器和眩光感应器与MCU控制器连接,MUC控制器连接有驱动器以及短路放电器,所述驱动器和短路放电器与电致变色元件连接。
所述的眩光感应器一端与Vcc电源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下拉电阻,在眩光感应器和下拉电阻之间设有与MCU控制器连接的电压输出线,所述的下拉电阻上并联有滤波电容。
车辆防眩目镜的动态补偿方法,涉及相关参数的说明:t1为电致变色元件开始变色的计时参数;t2为电致变色元件变回无色的计时参数;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MCU控制器对计时参数t1和t2进行初始化;
步骤2、环境光感应器对环境光进行检测,判断夜间条件是否成立;如果判断不成立,环境光感应器继续对环境光进行检测;如果判断成立,则执行步骤3;
步骤3、眩光感应器对眩光进行检测,然后MCU控制器根据眩光补偿函数对实际眩光值进行计算,并将实际眩光值与步骤2中检测得到的环境光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构成启动防眩光的条件,如果条件成立,则启动变色防眩目功能,如果条件不成立,则返回步骤2;
步骤4、变色防眩目功能启动后,MCU控制器对计时参数t1置零复位;同时MCU控制器对补偿函数进行修正,并且环境光感应器和眩光感应器工作,MCU控制器对步骤4中环境光感应器和眩光感应器反馈的信号进行是否启动防眩光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飞拓模塑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飞拓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28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电视接收器(SZDS‑29)
- 下一篇:数字电视接收器(SZDS‑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