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磨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2326.7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6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东;叶晓健;吴建新;孟庆溪;孙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磨骨工具。
背景技术
在神经外科手术或者脊柱手术中,通常需要使用咬骨钳对颅骨或者锥体椎骨进行咬骨处理,在现有常规手术中,通常使用咬骨钳来进行咬骨处理,咬骨钳咬骨的原理是通过咬骨钳的前手柄和后手柄之间的移动来推动咬骨钳的上钳片相对于下钳片移动,从而闭合钳口,咬除骨组织。
然而在使用咬骨钳进行咬骨处理时,需要医生用力将前手柄和后手柄收紧使得钳口闭合来进行咬骨处理,另外,由于操作者对咬骨钳咬合的部位不好精确控制,需要来回钳夹数次才能将欲去除的骨组织咬除,而且骨头被修剪部位的形状也不规整。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咬骨钳,不仅大量地消耗了医生的体力,影响了手术的效率,而且骨头修剪的部位形状不规整,影响了手术质量,从而使得手术的质量和效率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磨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磨骨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机架单元,包括手柄、后端与手柄连接的机架、与机架的前端连接的护底板;打磨单元,设置在机架上,包括驱动部件、与驱动部件相连的磨削头;以及控制单元,分别与驱动部件和外界电源相连,用于控制驱动部件的运转。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磨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护底板呈“L”形,其水平部分的一端与机架相连且位于磨削头的下方,另一端设置有翘起的舌片。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磨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舌片与护底板的水平部分的夹角为110-140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磨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护底板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用于容纳磨削头。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磨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磨削头由耐高温材料制成。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磨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控制单元包括调速开关,调速开关设置在手柄上,用于调节驱动部件的运转速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磨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机架单元还包括滑轨、设置在滑轨上的移动部件以及推拉移动部件沿滑轨上移动的操作把手,打磨单元设置在移动部件上。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磨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驱动部件为电机或气动马达。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磨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机架上还设置有机架罩壳,用于容纳和保护驱动部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磨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设置在手柄内,与控制单元和驱动部件相连。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动磨骨装置,包括机架单元、打磨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机架单元包括手柄、机架以及护底板;打磨单元包括磨削头。
因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动磨骨装置具有磨削头,相对于现有的手工操作的咬骨钳,使用电力驱动的磨削头来对目标骨组织进行去除,不仅工作省力而且省时,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磨骨装置具有提高手术效率的优点,缩短了手术时间,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动磨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磨骨装置作具体阐述。
如图1所示,电动磨骨装置100包括机架单元10、打磨单元20、控制单元30。
机架单元10包括手柄11、机架12、护底板13、滑道14、移动件15、操作把手16、机架罩壳17。
手柄11,外形与手契合,用于操作者握持,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
机架12,后端与手柄11连接,材料为金属。
护底板13,呈“L”形,其水平部分的一端与机架12的前端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翘起的舌片,用于作为软组织隔离板,具有保护病人软组织的作用。舌片与护底板的水平部分的夹角为110-140度,护底板13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本实施例中,护底板13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舌片与护底板的水平部分的夹角为120度。
滑轨14为具有“V”形滑道的直线滑轨,底部固定设置在机架12上,上部向内设置有“V”形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23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