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疗坐垫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1436.1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3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忠丽 |
主分类号: | A47C27/10 | 分类号: | A47C2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400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坐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坐垫。
背景技术
生活中,用于放在椅子或者座位上的坐垫屡见不鲜,无论是办公室还是长途行驶的车辆中,为了满足用户的喜好,坐垫的款式材质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大多数的坐垫臀部还是直接和坐垫进行接触的,臀部长时间的压在坐垫上,臀部受到长时间的压迫会产生不舒适感,这种压迫对于臀部病变患者的伤害更是巨大的。
为了解决此问题,特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坐垫,保护腰椎、骶椎骨盆与臀部的充气或充水弹性体医疗坐垫。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坐垫,包括坐垫本体和靠背,本体和靠背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接;坐垫本体包括用于容纳部分臀部的通孔结构;在坐垫本体上、与人体会阴穴位相接触处设有机械震动装置或电子震动装置或磁铁或红外线或药物倒入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结构为坐垫本体中间的第二通孔结构;第二通孔结构在坐垫本体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的挤压下形成两端宽中间窄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结构为坐垫本体中间独立的第三通孔结构和第四通孔结构;第二通孔结构和第三通孔结构分别用于容纳人体的部分臀部。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和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通孔。
优选的,所述坐垫本体和靠背由弹性材料制成的。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本体和靠背为充气气囊或充水气囊。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本体和靠背分别设有充气或充水装置。
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靠背的设置用于保护腰椎的同时为使用者带来舒适感;通孔结构的存在减少臀部与坐垫本体的接触面积,保护臀部免受挤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度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侧视图。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中附图的标注,通过附图说明和对应的标注,可以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风叶1,靠背2,连接部3,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结构5,第一连接处6,第二连接处7,第三通孔结构51,第四通孔结构52。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一种医疗坐垫,包括坐垫本体1和靠背2,本体1和靠背2之间通过连接部3相连接。靠背2呈现半圆环形,为了节省材料,靠背2和本体 1之间形成有第一通孔4。靠背2的设置用于保护腰椎的同时为使用者带来舒适感。
坐垫本体1包括用于容纳部分臀部的通孔结构。通孔结构的存在减少臀部与坐垫本体1的接触面积,保护臀部免受挤压。
优选地,在坐垫本体1上、与人体会阴穴位相接触处设有机械或电子震动装置9,用于按摩穴位带来身体保健的有益效果。优选地,在坐垫本体1上与人体会阴穴位相接触处设有磁铁9,用于人体保健。优选的,在坐垫本体1上与人体会阴穴位相接触处设有红外线9,用于人体保健。优选的,在坐垫本体1上与人体会阴穴位相接触处设有药物倒入装置9,用于人体保健。
坐垫本体1和靠背2由弹性材料制成的。
优选地,为了携带方便,坐垫本体1和靠背2为充气气囊或充水气囊。坐垫本体1和靠背2分别设有充气或充水装置(图中未画出),能够用来给坐垫本体1和靠背2充气或充水,充气或充水后的坐垫本体1和靠背2具有弹性。
充气后,坐垫本体1和靠背2在连接部3形成缺口空间10,使用时,能够将靠背2扶起。
实施例1:
参照图1-2,所述通孔结构为坐垫本体1中间的第二通孔结构5。第二通孔 5在坐垫本体1的第一连接处6和第二连接处7的挤压下形成两端宽中间窄的通孔结构。第二通孔5的两端用于容纳人体的股骨头,使股骨头免受挤压保持血液循环的通畅。第一连接处6与人体会阴穴位相接触。优选地,在第一连接处6设有机械或电子震动装置9。优选地,在第一连接处6设有磁铁9。优选地,在第一连接处6设有红外线9。优选地,在第一连接处6设有药物倒入装置9。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忠丽,未经刘忠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14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