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小区交通流量统计的计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1025.2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4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鹏;熊杰;王豪;熊双;沈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65 | 分类号: | G08G1/065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彭雄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小区 交通 流量 统计 计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小区交通流量统计的双向计数器,属于交通流量统计领域。
背景技术
2016年2月21日新华社授权刊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全文约7900字,是时隔37年后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意见》第六部分“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一节的第(十六)条指出: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根据国家的政策,意味着原来封闭的小区将会开放,一时间关于小区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大家争论的焦点,而小区的交通流量的数量与分布成为了大家必要获取的数据。本实用新型便提供了一种统计小区交通流量的方法。
现有的技术,如申请号为201520001308.8,申请日为2015.01.04的光电计数器,虽然改进后的结构简单,体积变小后,其生产成本却依旧偏高。然而小区的交通流量统计需涉及到各个区域与城市的各个小区,其对计数器的需求量极大,成本高的计数器难以用于实际生活中。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小区交通流量统计的计数器,其不仅成本低廉,而且结构简单、体积小。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小区交通流量统计的计数器,包括检测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与显示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红外收发对管、第一A/V转换电路,所述第一红外收发对管包括第一光电二极管(1a)和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用于信号发射,而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1a)用于接收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的信号。所述第一A/V转换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2a)、第二三极管(2b)、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2a)的集电极、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二三极管(2b)的集电极依次连接,而所述第一三极管(2a)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2b)的发射极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三极管(2a)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2a)的基极与第一光电二极管(1a)的正极连接,而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1a)的负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而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的连接导线与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第二红外收发对管、第二A/V转换电路,所述第二红外收发对管包括第二光电二极管(1b)和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用于信号发射,而所述第二光电二极管(1b)用于接收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的信号。所述第二A/V转换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2c)、第四三极管(2d)、第五电阻、第六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2c)的集电极、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四三极管(2d)的集电极依次连接,而所述第三三极管(2c)的发射极和第四三极管(2d)的发射极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三三极管(2c)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2c)的基极与第一光电二极管(1a)的正极连接,而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1a)的负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而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之间的连接导线与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2b)的集电极、第四三极管(2d)的集电极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而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与显示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采用STC89C51单片机,所述第二三极管(2b)的集电极与STC89C51单片机上的外部中断接口INT0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2d)的集电极与STC89C51单片机上的外部中断接口INT1连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模块包括8*8共阳极LED点阵,其共16个引脚,上方8个,下方8个,其上方8个引脚分别连接到STC89C51单片机的P0脚上,下方8个引脚分别连接到STC89C51单片机的P1脚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口与第一光电二极管(1a)的接收口对准设置。所述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口与第二光电二极管(1b)的接收口对准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1a)、第二光电二极管(1b)之间的间距在5-20cm之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1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