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长环境可调的川乌种植园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0401.6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9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唐成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成均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G05B19/042;A01G25/16;A01G7/02;A01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574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长 环境 可调 川乌 种植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长环境可调的川乌种植园。
背景技术
川乌又名鹅儿花、铁花、五毒,是被子植物门、毛茛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有毒,川乌茎直立,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少数贴伏柔毛;叶互生,具叶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与小花埂上密生柔毛;花蓝紫色,萼片5,上萼片高盔状;根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
目前川乌的种植多采用人工种植,种植园中对于川乌的种植又多采用人工看护,其生长环境等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在天气因素不利时会严重影响川乌的正常生长,人为可控环境因素过小,故而我们提出了一种生长环境可调的川乌种植园,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长环境可调的川乌种植园,具备川乌的生长环境等可人为控制,避免外界天气因素不利时严重影响川乌的正常生长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川乌的种植多采用人工种植,种植园中对于川乌的种植又多采用人工看护,其生长环境等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在天气因素不利时会严重影响川乌的正常生长,人为可控环境因素过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川乌的生长环境等可人为控制,避免外界天气因素不利时严重影响川乌的正常生长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长环境可调的川乌种植园,包括位于川乌种植园中的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分别与位于川乌种植园内的检测模块一、检测模块二、检测模块三至检测模块N和反馈模块一的输出端电连接,并且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轻度CO2生成器、CO2浓度对比模块和加湿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轻度CO2生成器的输出端通过CO2测量仪与CO2浓度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CO2浓度对比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和反馈模块一的输入端电连接,并且反馈模块一的输出端通过控制器与氧气制造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重度CO2生成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并且重度CO2生成器的输出端与CO2测量仪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单片机与无线传输模块一双向电连接,并且无线传输模块一与无线传输模块二双向电连接,无线传输模块二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转换器与计算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计算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器、预警模块和反馈模块二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反馈模块二的输出端分别与无线传输模块二和加湿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模块一、检测模块二、检测模块三至检测模块N均为相同的规格,且检测模块一由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力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组成。
优选的,所述加湿模块由横向驱动机构、纵向驱动机构和喷雾器组成,并且横向驱动机构由横向导轨和横向电葫芦组成,纵向驱动机构由纵向导轨和纵向电葫芦组成,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和纵向驱动机构均与喷雾器固定连接,且横向驱动机构和纵向驱动机构分别与反馈模块二和单片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采用80C51单片机,80C51单片机采用40引脚双列直插式DIP、内有128个RAM单元及4K的ROM、并有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两个外中断、两个定时计数中断及一个串行中断和4个8位并行输入口。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长环境可调的川乌种植园,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生长环境可调的川乌种植园,通过设置检测模块可以实时的检测川乌种植园中的生态环境,在不符合川乌的生长时及时的发出提示,同时与加湿模块配合可以对湿度不符合的园区进行喷雾加湿处理,保证川乌的正常生长。
2、该生长环境可调的川乌种植园,通过设置轻重度CO2生成器和CO2测量仪可以在种植园中CO2浓度不足时及时的补充CO2,其生长环境等可人为控制,避免外界天气因素不利时严重影响川乌的正常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检测模块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成均,未经唐成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04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传导性晶体及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
- 下一篇:导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