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涂油式重锤卸灰阀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18265.7 | 申请日: | 2016-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8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黄春斌;韩冰;汪为忠;韩晓春;席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合意环保机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20 | 分类号: | F16K1/20;F16K1/36;F16K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涂油 重锤 卸灰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锤卸灰阀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自动涂油式重锤卸灰阀。
背景技术
重锤卸灰阀既能卸料又能锁风,是一种利用物料的自重进行自动卸灰装置,采用钢板焊接结构,配重杆自复位机构,结构紧凑,工作平稳可靠;可广泛适用于冶金、化工、电力、轻工、建材、建筑、矿山、水泥、粮食、食品、工业、工程等行业,作为各类环保除尘设备的灰斗卸料装置及各种磨机、烘干机、除尘器灰斗料仓等设备的给卸料装置。
但是配重杆中部的圆环与固定轴接触部位,在卸灰阀一次次卸灰过程中,配重杆需要无数次摆动,这种摆动对其接触部分润滑要求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自动涂油式重锤卸灰阀,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油箱内的润滑油通过重力或增压装置的作用流入到涂油装置,涂油装置由竖直油管和涂油海绵组成,进入到竖直油管内的润滑油将涂油海绵浸湿,在重锤卸灰阀工作的时,配重杆摆动过程中,涂油海绵将润滑油通过圆环上进油孔,输送到圆环和固定轴配合的位置,可以有效的提高重锤卸灰阀的灵敏度和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涂油式重锤卸灰阀,包括阀体、活动密封塞、配重杆、活动式重锤、油箱和涂油装置,所述的配重杆中部通过圆环和设置在阀体上的固定轴安装在阀体壁上,所述的涂油装置位于圆环和固定轴上方位置,所述的涂油装置固定在阀体壁上,所述的圆环上设有与涂油装置配合的进油孔,所述的油箱设置在阀体外部、底部通过输油管道与涂油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涂油装置包括竖直油管和设置在竖直油管下方的涂油海绵,所述的输油管道底部延伸至竖直油管内、出油口位于涂油海绵上方。
进一步,所述的竖直油管上方固定在阀体壁上。
进一步,所述的涂油海绵下方设有与圆环外环配合的弧形槽口。
进一步,所述的油箱上设有加油口。
进一步,所述的加油口为开放式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加油口为密封式结构,所述的油箱上设有与密封式加油口配合的增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动涂油式重锤卸灰阀,油箱内的润滑油通过重力或增压装置的作用流入到涂油装置,涂油装置由竖直油管和涂油海绵组成,进入到竖直油管内的润滑油将涂油海绵浸湿,在重锤卸灰阀工作的时,配重杆摆动过程中,涂油海绵将润滑油通过圆环上进油孔,输送到圆环和固定轴配合的位置,可以有效的提高重锤卸灰阀的灵敏度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例,在为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所为任何改进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涂油式重锤卸灰阀,包括阀体、活动密封塞、配重杆、活动式重锤、油箱和涂油装置,所述的配重杆中部通过圆环和设置在阀体上的固定轴安装在阀体壁上,所述的涂油装置位于圆环和固定轴上方位置,所述的涂油装置固定在阀体壁上,所述的圆环上设有与涂油装置配合的进油孔,所述的油箱设置在阀体外部、底部通过输油管道与涂油装置连接;所述的涂油装置包括竖直油管和设置在竖直油管下方的涂油海绵,所述的输油管道底部延伸至竖直油管内、出油口位于涂油海绵上方;所述的竖直油管上方固定在阀体壁上;所述的涂油海绵下方设有与圆环外环配合的弧形槽口;所述的油箱上设有加油口;所述的加油口为开放式结构;所述的加油口为密封式结构,所述的油箱上设有与密封式加油口配合的增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合意环保机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合意环保机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182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