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工位材料热疲劳性能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14055.0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7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农;游志涛;徐玮剑;王华君;李蓓;况诗婷;王帅;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乐综胜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多工位 材料 疲劳 性能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工位材料热疲劳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当工件或材料经受周期性的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时,因其自由膨胀和收缩受到约束而产生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最终导致材料表面龟裂而破坏的现象称为热疲劳。
热疲劳损伤广泛存在于高温设备、热作模具、发动机、精密电子仪器等设备当中,举例说明:(1)核电站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主管道的高温水与支管道的低温水混合时,支管道内流体边界层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使支管道温度周期性的变化,引起热疲劳损伤;(2)热锻模具在汽车制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汽车热锻模具应用于轴类毛坯件的粗锻阶段时,由于坯料温度达到1200~1300℃,热锻模型腔与高温坯料接触,温度快速升高,工作过程中需要适时冷却,致使热锻模型腔表面承受冷热交替循环的温度变化,在表面产生热疲劳裂纹,影响模具的精度和服役寿命;(3)热轧轧辊,在其一次旋转中咬入被轧制材料时,轧辊表面的温度上升,在材料拖出后轧辊表面温度又下降,经历若干次加热和冷却循环后,轧辊表面受到热疲劳损伤,产生龟裂和剥落;(4)汽车发动机在启动-停车过程中遭受热疲劳损伤,容易在气缸或气缸盖表面产生热疲劳裂纹,破坏气缸气密性,恶化发动机性能;(5)卫星在太空近地轨道绕地球飞行时,卫星太阳能帆板朝阳面和背阳面温度差异巨大,太阳能帆板由于处于飞行状态断续的接受太阳光加热,使其处于一个温度循环当中,产生热循环应力,并在太阳能帆板表面形成热疲劳裂纹。
由于材料热疲劳现象的复杂性,热疲劳试验的测试技术在材料热疲劳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设计和提出了各种热疲劳试验装置和方法。材料热疲劳试验机的加热方式主要有红外加热、电阻加热、感应加热等,其中感应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效率高、控制简单等优点,应用最为普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工位材料热疲劳性能测试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操作方便,测试效率提高,试验成本降低,可大大缩短材料热疲劳试验周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多工位材料热疲劳性能测试装置,包括试样旋转盘、传动系统、电机、加热系统、冷却系统和控制系统,电机通过传动系统带动试样旋转盘转动,试样旋转盘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工位,试样测试时试样放置于固定工位上,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设置于试样旋转盘的上方,分别对应于试样旋转盘上不同固定工位布置,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运转。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系统包括平面感应加热线圈和电源,平面感应加热线圈与电源连接,平面感应加热线圈相对试样旋转盘上其中一个固定工位设置。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系统还包括红外测温仪,红外测温仪设置于平面感应加热线圈的一侧,对准平面感应加热线圈下方固定工位上的试样进行测温。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冷却系统包括冷却风扇,冷却风扇相对试样旋转盘上其中一个固定工位设置。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水溶液喷雾装置,冷却水溶液喷雾装置包括冷却水溶液喷嘴,冷却水溶液喷嘴设置于冷却风扇的一侧,对准冷却风扇下方的固定工位设置。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测试装置还包括环境气氛施加系统,环境气氛施加系统包括气体喷嘴和气瓶,气体喷嘴与气瓶连通,气体喷嘴设置于加热系统一侧,对准加热系统下方固定工位上的试样。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柜,控制柜内设有PLC和控制电路,PLC通过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机、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传动系统包括多个锥齿轮,电机带动锥齿轮适时转动,精确控制电机的转动角度,使试样旋转盘均匀转动至所需位置,确保装夹的试样旋转至平面感应加热线圈下方进行加热。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试样旋转盘上的每个固定工位上均设有试样紧固夹,试样紧固夹用于试样的固定夹紧,所述固定工位上设有卡槽,卡槽的轮廓与试样紧固夹的外轮廓一致,试样紧固夹卡入卡槽内。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试样紧固夹的上端设有凹槽,凹槽的一侧设有螺纹通孔,试样放入凹槽内,螺钉旋入螺纹通孔,将试样顶紧在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140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束连接器插端子机构
- 下一篇:连接器插方针弯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