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碱锰电池实验中的生物安全柜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13983.5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5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仁辉;吴运东;杨应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仁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L1/00 | 分类号: | B01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曹桓 |
地址: | 5543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实验 中的 生物 安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相关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碱锰电池实验中的生物安全柜。
背景技术
生物安全柜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
生物安全柜广泛应用在医疗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食品卫生、生物制药,环境监测以及各类生物实验室等领域,是保障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属于“民生”计量的范畴。早在30年前,生物安全柜检测已经在国外开展,目前主要依据欧盟或美国的标准。在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生物安全柜检测国家标准,生物安全柜检测方法十分混乱,既有建设部的标准,又有药监局的标准,还有采用欧盟标准、美国标准或各生产厂的企业标准的。
生物安全柜检测现行的主要标准依据有:
(1)欧盟EN 12469:2000《Biotechnology-Peformance Criteria for Micro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
(2)美国NSF/ANSI 49-2002《Class II(Laminar Flow)Biosafety Cabinetry》;
(3)JG 170-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生物安全柜》;
(4)YY 0569-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生物安全柜》。
鉴于生物安全柜危险的使用环境,在安装时以及以后每隔一定时间,要由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专业人员按照规定对每一台生物安全柜的整体运行性能进行性能检测,以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及国际的性能标准保证使用者的安全。生物安全柜检测主要包括物理学检测和生物学检测两个方面,根据检测性质可分为首次检测、后续检测。除生物安全柜的一年一度的常规检测外,下列情况之一时,如安装后、移动后、检修后、更换过滤器后,也必须进行现场生物安全柜检测。
然而,现有的生物安全柜,操作人员难以较好的记录实验过程。并且由于结构的缺陷,不便于对生物安全柜进行良好的管理。
为此,现在拯待一种设备或解决方案,能实现结构的合理改进,以解决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碱锰电池实验中的生物安全柜,包括台架和台面,所述台架的右内侧壁上设有线性排布的移液枪夹;
所述移液枪夹下方设有与所述移液枪夹铰接的防污盘;
所述移液枪夹与所述台架可拆卸连接;
所述防污盘设有移液枪吸头插座;
所述台架内侧壁上连接有摄像装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装置的前方铰接有透明防护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台架内侧壁上嵌入有与所述摄像装置信号连接的平板电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装置嵌入所述台架内侧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装置与所述台架内侧壁通过伸缩臂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臂包括若干个X形伸缩单元;所述伸缩臂背离所述台架的一端设有用于握持所述摄像装置的握持装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台架的内侧壁设有通风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通风孔连通的抽湿润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面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的下方连接有弯成S形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连接有废液罐,排液口上铰接有盖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台架内侧壁设有紫外发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碱锰电池实验中的生物安全柜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碱锰电池实验中的生物安全柜针对现有的装置进行了巧妙的改进:碱锰电池实验中的生物安全柜,包括台架和台面,台架的右内侧壁上设有线性排布的移液枪夹;移液枪夹下方设有与所述移液枪夹铰接的防污盘;移液枪夹与所述台架可拆卸连接;防污盘设有移液枪吸头插座;台架内侧壁上连接有摄像装置。
该摄像装置可以完整记录实验人员的操作过程,便于记录实验人员的操作流程,使得实验数据有记录、操作有提醒,及时反馈标本、试剂等使用情况,能及时跟踪查询实验数据,大大减轻了实验者的工作量。
既能起到实时实验记录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的规范和监督实验人员的操作流程。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和失误,从而及时提示并纠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仁学院,未经铜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139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