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WSN的电线线路漏电监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13834.9 | 申请日: | 2016-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1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牛俊明;王凯;孙静;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 |
| 地址: | 226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wsn 电线 线路 漏电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室内电线漏电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及时、准确定位漏电位置的基于WSN(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线路漏电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线线路漏电在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现象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电线线路负荷很大时,由于过热引起绝缘层脱落,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火灾,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另一方面,线路老化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就容易引起漏电开关跳闸,给正常的生活造成很大麻烦。
现有电路系统是可以监测到线路是否漏电,却不能定位漏电线路的具体位置。而一般的室内(如大型商场、酒店、写字楼等)由于用电需求量大,线路错综复杂,出现漏电现象时,维修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线路排查工作上,而一般的人工检查是非常耗时耗力的,不仅成本高,也给很多企业、公司带来不少经济损失。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电线线路的漏电位置不能及时、准确定位,使电路检查、维修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WSN的电线线路漏电监测系统,能及时、准确定位漏电位置,提高电路检查、维修效率。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基于WSN的电线线路漏电监测系统,包括至少一控制单元(1)和多个感知单元(2),所述感知单元(2)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单元(1)相连;所述感知单元(2),用于感知所在区域的电线线路信息,并上传至控制单元(1);所述控制单元(1),用于收集、处理和显示电线线路信息,定位漏电位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1、漏电位置定位及时、准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线线路接口处布置传感器节点来感知线路电流变化,达到监测预警电线线路的工作状况,及时、准确地发现漏电线路并尽快采取相应措施,省时省力,节约成本。
2、安全高效:选用的传感器价格低廉、易于安装、实时性强,方便了维修人员对于电路故障的排查以及保障室内人员的用电安全,同时将线路故障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WSN的电线线路漏电监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控制单元1,感知单元2,汇聚节点11,控制模块12,显示模块13,传感器21,簇头2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WSN的电线线路漏电监测系统,包括至少一控制单元1和多个感知单元2,所述感知单元2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单元1相连;
所述感知单元2,用于感知所在区域的电线线路信息,并上传至控制单元1;
所述控制单元1,用于收集、处理和显示电线线路信息,定位漏电位置。
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单元1包括汇聚节点11、控制模块12和显示模块13,所述控制模块12分别与汇聚节点11和显示模块13相连;
所述汇聚节点11,用于收集各感知单元2传来的所在区域的电线线路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12,用于对汇聚节点11收集的电线线路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存在漏电的电路及漏电位置;
所述显示模块13,用于显示漏电电路及漏电位置。
如图1所示,所述感知单元2包括置于所在区域电线线路各接口处传感器21和置于该区域边界处的簇头22,簇头22与传感器21之间通过无线信号相连;
所述传感器21,用于收集其所在接口对应的电线线路信息,
所述簇头22,用于将该区域所有传感器21收集的电线线路信息上传至汇聚节点11。
图中感知单元1、单元2是假设一栋楼中相对独立的不同区域,每个区域里电线线路接口处都装一个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比如z igbee,一起构成一个传感器网络,其可选用CC2530芯片。传感器节点负责收集它所在位置的电线线路信息,可以在电线线路传感器节点的内存里设置一个正常电流/电压值变化范围,如果传感器收集到的电流/电压值超过了正常范围,则证明该处线路接口存在漏电危险,然后此节点就要发送其位置编号信息最终传到簇头。
所述的簇头,就是选择这个区域的边界的一个节点作为簇头,簇头负责把这个区域里的信息传到控制中心的汇聚节点。簇头好比这个区域网络的一个汇聚节点,负责收集传送这一区域里的所有节点所发送的信息。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21为CC2530芯片。
优选地,所述簇头22与汇聚节点11之间通过TD-LTE网络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138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