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12449.2 | 申请日: | 2016-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6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 发明(设计)人: | 周珂;陈慧;廖述艳;马细艳;黄奇翰;柳鹏;熊刚;李成;周鹏;周炜;陈伟;廖述林;欧阳金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科霍尼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51/04 | 分类号: | B65H51/04;B65H57/00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1 | 代理人: | 毛海娟 |
| 地址: | 528434 广东省中山市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绕线机用 自动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适用于绕线机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绕线设备多为机械式线头牵引,部分绕线设备还采用人工牵绕线头再控制机器绕线的方式,其传动和定位较差,调节程序较为复杂,操作繁琐,生产效率低。而部分全自动绕线设备的送线和绕线装置结构较复杂,成本很高,而开发出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且工作效率高的送线绕线装置,也颇具市场潜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胶轮,所述底座内穿设有可拆卸的进线嘴和出线嘴,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胶轮配合传送铜线的压线机构。
如上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线机构包括设在底座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自由端连接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的前端设有与所述胶轮相对的压紧轮。
如上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直线导轨,所述活动座卡嵌在所述直线导轨上并沿其滑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轮为胶轮。
如上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轮两侧装有轴承。
如上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嘴外接有毛细钢管,所述毛细钢管通过毛细钢管压块固定在底座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细钢管的内径与输送的线外径相匹配。
如上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嘴和出线嘴的内径与输送的线外径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结构简单,容易装配和调试,操作起来更方便;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通过采用标准线嘴,可以根据输送的不同线径的线更换不同内径的线嘴,无需再重新加工零件,通用性强,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绕线机用自动送线装置,底座1,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胶轮3,所述底座1内穿设有可拆卸的进线嘴4和出线嘴5,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胶轮3配合传送铜线的压线机构6。所述压线机构6包括设在底座1上的气缸601,所述气缸601的自由端连接有活动座602,所述活动座602的前端设有与所述胶轮3相对的压紧轮603。
具体地,该气缸601设在底座1的上部,其活动端安装有连接块605,所述活动座602上端部卡接在连接块605上,所述底座1上还安装有直线导轨604,所述活动座602一侧卡嵌在该直线导轨604上且活动座602能沿着直线导轨604来回滑动,配合气缸601,该活动座602的活动更平稳。所述活动座602下端沿所述电机2输出轴方向安装有胶轮603,所述压紧轮603为胶轮,同时也可以是塑料轮,该压紧轮603两侧还装有轴承606,并通过转轴607固定在活动座602上。
所述出线嘴5外接有毛细钢管7,所述毛细钢管7通过毛细钢管压块8固定在底座1上。优选的,本方案所述毛细钢管7的内径与线的外径匹配,随着输送的不同线径的线可以更换不同的毛细钢管。
所述进线嘴4和出线嘴5成一条直线,优选进线嘴4与出线嘴5之间的铜线与所述胶轮3相切,所述进线嘴4和出线嘴5的内径与线的外径匹配,通过采用标准线嘴,可以根据输送的不同线径的线拆卸更换不同内径的线嘴,无需再重新加工零件,通用性强,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铜线由进线嘴4穿入,再沿着胶轮3进入出线嘴5,然后从毛细钢管7穿出,即完成穿线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科霍尼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科霍尼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124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