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通行卡反向寻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10910.0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9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余亮;朱任杰;郑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万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123 | 分类号: | G08G1/1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通行 反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停车场停车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通行卡的反向寻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辆不断增加,城市停车场逐渐完成向大面积、多层、多区域的大型停车场转变。在内部交通复杂的大型停车场内,仅仅依靠指示牌或停车场地图很难快速定位到目标车位,“寻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用户停车体验,也降低了大型停车场服务水平。
目前大部分停车场的现状是通过在停车场内布置大量的摄像头或刷卡终端设备,依赖图像识别技术或IC卡定位技术为用户提供一条反向寻车路径,实现简单的反向寻车功能。但该方案所需的硬件成本较高,每段区域车位都需设置一台摄像头或刷卡终端设备,系统造价昂贵,而且后期维护费用高。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基于智能手持终端的反向寻车系统,例如:利用手持终端扫描设置在每个停车位周围的二维码标识,结合二维码标识的位置信息,确定了车辆与用户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寻车路径。但这种寻车方式依赖用户主动扫码操作,一旦用户下车后忘记扫码,将无法实现车辆的查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通行卡反向寻车系统,该系统在较低的成本基础上,具有提高寻车效率、提升停车场服务水平的优点。
一种复合通行卡反向寻车系统,包括:移动终端、车辆信息识别器及后台管理中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合通行卡、复合通行卡自动出卡机、复合通行卡定位模块;
所述车辆信息识别器设置于停车场的出入口,与复合通行卡自动出卡机相连,用于将识别的车辆信息发送至所述复合通行卡自动出卡机;
所述复合通行卡自动出卡机安放在停车场的出入口两侧,用于将所述车辆信息通过内部IC卡读写器写入复合通行卡中;
所述复合通行卡由无源IC卡模块与zigbee模块组成,由车主取出放置于车内,用于车辆的定位及出入登记管理;
所述复合通行卡定位模块,由多个zigbee模块组成,分别被设置于主要的路口,与所述复合通行卡共同组网实现对所述复合通行卡的定位与复合通行卡ID标识的读取;
所述后台管理中心分别与复合通行自动出卡机、复合通行卡定位模块相连,用于实现车辆信息与对应的位置信息的绑定;
所述移动终端与后台管理中心通过无线网络相连,用于查询车主输入的车辆信息对应的停车位信息。
进一步,所述车辆信息识别器为摄像头,和/或ETC天线,和/或电子车牌阅读器,和/或3D激光雷达。
进一步,所述车辆信息为物理车牌或电子车牌或车型轮廓信息。
进一步,所述复合通行卡定位模块通过有线网络或WIFI与后台控制中心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复合通行卡反向寻车系统可以降低停车场车辆管理的复杂度及开发维护成本,提升车主寻车体验,并进一步提升停车场服务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通行卡反向寻车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通行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通行卡反向寻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通行卡反向寻车结构框图,包括:车辆信息识别器(1)、复合通行卡自动出卡机(2)、复合通行卡(3)、复合通行卡定位模块(4)、后台控制中心(5)与移动终端(6)。
所述车辆信息识别器用于识别车辆信息,并将所述车辆信息发送给所述复合通行卡自动出卡机;所述车辆信息识别器可以是摄像头,可以是ETC天线,可以是电子车牌阅读器,可以是3d激光雷达,所述车辆信息可以是物理车牌或电子车牌或车型轮廓等信息。
所述复合通行卡自动出卡机将所述车辆信息通过IC读卡器模块写入复合通行卡无源IC卡模块中,并将所述复合通行卡自动弹出给车主,进一步,将所述车辆信息与复合通行卡ID标识发送至后台管理中心;
具体为所述复合通行卡自动出卡机用于在接收到车辆信息识别器发送的车辆信息后,将车辆信息通过复合通行卡出卡机内部IC读写模块对复合通行卡的无源IC卡模块写入车辆信息,并读取复合通行卡ID标识,将复合通行卡的ID标识及与之对应的车辆信息进行绑定。即复合通行卡的位置信息就能代表当前车辆的位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万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万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109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