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NG公交汽车温湿度独立空调新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10697.3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9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黄进宝;许光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H3/02 | 分类号: | B60H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60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lng 公交 汽车 温湿度 独立 空调 新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暖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LNG公交汽车温湿度独立空调新风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占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比例不到10%,但却占总运行里程近 50%,其对城市大气污染的比重已达40%以上。近年来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污染严重问题,天然气公交车发展迅速。从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看,与汽油/柴油车相比,LNG汽车CO排放可减少85%以上,CO 2可减少23%左右,NO x可减少80%左右。由于LNG做燃料环保效果明显,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开始采用天然气公交车。另一方面现有公交车空调系统采用制冷模式为氟利昂在冷却器中将吸入空气冷却通过布置在车内各处风口吹入车内,风口送分温度在16度左右,主要调节车内空气的温度为主,对于湿度不太关注。而且车内空气品质差,在于其冷却盘管承担除湿和降温两个功能,盘管表面不断有凝结水产生,表面长期处于湿工况,在夏天气温条件下很容易滋生霉菌,加上车内属于公共场所,容易带入灰尘细菌等造成空气品质差。
公告号CN102582397A提供一种用于液态天然气公交车冷能的利用装置,该装置设置带风机的管片式换热器,LNG通过调压阀进入到管片式换热器,换热器一端安装吸入式风扇,用低温的冷空气为公交车供冷。但是这项技术仅仅利用了LNG 气化升温的冷能,降低了现有空调系统负荷,减少了公交车公调的能源浪费,但并没有改善公交车内空气品质,而且冷空气温度过低使人有冷风感觉,会使人感觉不舒服。为此需要调节车内温度调节系统和车内湿度的调节系统,车内温度调节系统,可以继续使用氟利昂压缩制冷系统,但制冷系统蒸发温度比现有蒸发温度要高;制冷系统能耗因而更低。目前迫切需要提供新风的湿度调节系统,本发明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设计的湿度调节新风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LNG公交汽车温湿度独立空调新风装置,该系统用发动机余热再生除湿溶液,用LNG升温气化过程冷量对除湿新风降温,用除湿降温后新风对车内湿度进行调节,使人没有冷感,改善了目前公交车车内空气品质,同时配合降温制冷系统效率也得以提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LNG公交汽车温湿度独立空调新风装置,包括LNG罐、热回收器、换热器、再生器、除湿器和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NG罐、冷能蓄冷器、热回收器和发动机之间顺次连接有供气管路,其中:LNG罐与冷能蓄冷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调压阀;所述发动机与储热器之间通过水泵B形成封闭的循环管路一;
所述冷能蓄冷器和换热器通过乙二醇泵形成封闭的循环管路二;所述换热器和空气冷却器之间通过水泵A形成封闭的循环管路三;除湿器、空气冷却器和新风风机之间顺次连接形成送风管路。
优先地,所述除湿器、热回收器、储热器和再生器之间顺次连接形成进液管路,其中:储热器和再生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溶液泵A;所述再生器、热回收器和除湿器之间顺次连接形成形成出液管路,其中:热回收器和除湿器之间管路上安装有溶液泵B。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系统用发动机余热再生除湿溶液,用LNG升温气化过程冷量对除湿新风降温,用除湿降温后新风对车内湿度进行调节,使人没有冷感,改善了目前公交车车内空气品质,同时配合降温制冷系统效率也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型LNG公交汽车温湿度独立空调新风装置的结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所示,一种新型LNG公交汽车温湿度独立空调新风装置,包括LNG罐3、热回收器12、换热器5和除湿器15,所述LNG罐3、冷能蓄冷器9、热回收器12 和发动机16之间顺次连接有供气管路,其中:LNG罐3与冷能蓄冷器9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调压阀7;所述发动机16与储热器1之间通过水泵B形成封闭的循环管路一;
所述冷能蓄冷器9和换热器5通过乙二醇泵4形成封闭的循环管路二;所述换热器5和空气冷却器14之间通过水泵A形成封闭的循环管路三;除湿器15、空气冷却器14和新风风机13之间顺次连接形成送风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106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