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双模调节的太阳能窗帘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10297.2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9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瞿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H5/02 | 分类号: | A47H5/02;H02S20/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 代理人: | 顾正超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模 调节 太阳能 窗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窗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双模调节的太阳能窗帘。
背景技术
窗帘的主要作用是与外界隔绝,保持居室的私密性,同时它又是不可或缺的装饰品。现代窗帘,既可以减光、遮光,以适应人对光线不同强度的需求;又可以除尘、隔热、保暖、消声,改善居室气候与环境。因此,装饰性与实用性的巧妙结合,是现代窗帘的最大特色。
现有技术中的窗帘加入太阳能电池后,环保效果好,充分利用资源,由于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反光作用,会对周围行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现在窗帘的调解模式单一,只能控制窗帘的启闭,无法透射不同强度光线,使用受到局限,且自动化调节效果较差,在有微风的情况下窗帘之间也无法做到有效遮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双模调节的太阳能窗帘,减少反光对周围的影响,结构简单可靠,可实现自动化控制,实现双模调节,自定义控制透射不同强度光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双模调节的太阳能窗帘,包括窗帘挂架,所述窗帘挂架的前侧一端铰接有左定滑轮,所述窗帘挂架的前侧另一端铰接有右定滑轮,所述左定滑轮和右定滑轮之间连接有控制线,所述控制线的中部上侧和控制线的中部下侧均固定设置有牵引块,所述控制线的上方右侧和控制线的下方左侧均套接有挂环,所述牵引块的底端和挂环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挂杆,所述挂杆的下方固定套接有直齿轮,所述挂杆的底端连接有硬质帘体,所述硬质帘体的两侧竖直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内均匀嵌有多个微型磁片,所述硬质帘体的中部均匀粘贴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电路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之间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窗帘挂架的左侧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一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均匀安装有多个与直齿轮啮合的伞齿轮。
优选的是,所述硬质帘体的中部表面粘贴有增透膜,所述增透膜包裹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外侧。
优选的是,所述右定滑轮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有伺服电机。
优选的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采用高效柔性太阳能电池板。
优选的是,所述窗帘挂架的两侧均连接有定位止块,所述定位止块分别设置于左定滑轮的一侧、右定滑轮的一侧,所述定位止块与挂环配合。
优选的是,所述窗帘挂架的一侧下方设置有光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增透膜增加光线的透射率,减少反光对周围的影响,采用伺服电机通过右定滑轮、控制线控制硬质帘体的启闭,结构简单可靠,可实现自动化控制,采用转动电机通过驱动伞齿轮与直齿轮啮合,控制硬质帘体的偏转角度,实现双模调节,自定义控制透射不同强度光线。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窗帘挂架;2、左定滑轮;3、右定滑轮;4、控制线;5、牵引块;6、挂环;7、挂杆;8、直齿轮;9、硬质帘体;10、密封条;11、微型磁片;12、太阳能电池板;13、蓄电池;14、PLC控制器;15、转动电机;16、传动轴;17、伞齿轮;18、增透膜;19、伺服电机;20、定位止块;21、光敏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102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