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7816.X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9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覃勇;刘涛;罗文;王军;邓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7/14 | 分类号: | F04B47/14;E2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重装置。
背景技术
调径变距抽油机是石油开采中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设备机型,通过电动机皮带传动,四连杆机构换向,实现游梁驴头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机杆泵组合,促使油井出油。为了延长抽油机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油田的平衡标准是平衡度控制在80%—110%之间。但随着油田开发进入更深入的阶段,很多的油井都进行上返补层或者回采等井下作业。由于生产层位之间井深往往相差数百米,入井杆管负荷发生大幅度变化,导致动力系统(抽油机)与井下结构负荷严重不匹配,常规调整操作手段调整到极限后,依旧出现设备头轻尾重现象的超平衡现象。导致以下问题:1、电机上下冲程电流差异大,容易烧坏电机;2、抽油机负荷不均匀导致抽油机震动大,减少使用寿命;3、抽油系统效率低;4、系统能耗高。
当前通用的方法是,更换适合目前井下工况的抽油机机型,但存在以下问题:1、投资大,油田基本上都远离市区,更换大型设备需要吊车配合,长途运输,不仅花费高且存在安全风险;2、设备利用率低,换下来的设备闲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3、设备安装过程繁琐,配套工艺衔接改进困难,进行重复性工作劳动强度大,后期油井存在再次进行类似调整作业情况较多,需要反复更换抽油机型,整个过程成本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抽油机的平衡调节能力不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配重装置,该装置包括:配重部,配重部用于给抽油机的游梁提供重力;连接部,配重部安装在连接部上,连接部包括与游梁相适配的让位空间,配重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在游梁上。
进一步地,配重部包括:装载结构,装载结构内部设置有安装空间;重力结构,重力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空间中。
进一步地,重力结构为多个。
进一步地,重力结构为重力片。
进一步地,装载结构包括横梁和纵梁,横梁和纵梁相连接形成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配重装置还包括定位部,定位部设置在装载结构上,定位部用于对重力结构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定位部包括定位孔和定位杆,定位孔设置在装载结构上,重力结构上设置有固定孔,定位杆穿设在定位孔和固定孔中。
进一步地,配重装置还包括锁紧部,锁紧部设置在装载结构上,用于将重力结构锁紧在装载结构上。
进一步地,锁紧部包括锁紧螺杆和锁紧梁,锁紧梁固定在纵梁上,锁紧梁上设置有锁紧螺纹孔,锁紧螺杆穿设在锁紧螺纹孔中。
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多个固定柱,固定柱设置在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相邻的两个固定柱之间形成让位空间,让位空间与游梁的横截面相适配。
进一步地,连接部还包括固定梁,固定梁可拆卸地安装在相邻两个固定柱的远离配重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连接部还包括压紧件,压紧件为压紧螺杆,压紧螺杆穿设在固定柱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配重装置包括配重部,当抽油机出现失衡时,本实用新型的配重装置通过连接部将配重部连接在抽油机的游梁上,为抽油机游梁提供额外配重,进而使抽油机恢复到平衡状态。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配重装置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配重部;11、装载结构;12、重力结构;20、连接部;21、固定柱;22、让位空间;23、固定梁;24、压紧件;31、定位孔;32、固定孔;41、锁紧螺杆;42、锁紧梁;421、锁紧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78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