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斗式防水隔断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5736.0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6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黄迪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迪清 |
主分类号: | F16L25/00 | 分类号: | F16L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75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斗 防水 隔断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类技术领域,尤其是漏斗式防水隔断接头。
背景技术
楼层的上下层均有下水管道,施工时,需把各管道用外接头用热熔方式连接为整根,如楼层高为20m,管道每根长度为4m,就需用5根管道中间套接头热熔连接后穿入楼层间的孔内,后用混凝土充填,但是,接头部位是否有泄漏不清楚,后续通水时发现返修需拆掉,很费工费时,有些是把连接好的管道先做漏水实验合格后安装,但是混凝土充填后固化时,会造成挤压,导致连接部分产生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漏斗式防水隔断接头,包含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一、漏斗、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二,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一外设漏斗,底部设对称的预埋固定脚,漏斗设锥形内腔并与放水口连通,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二外设漏斗,漏斗设锥形内腔并与漏斗外设的放水口连通,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一的通孔内装入管道后,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二套装在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一的上端,漏斗内形成积水腔,本实用新型的套管能预埋在楼层间,管道伸入套管的通孔内连接,锥形内腔与管道件形成积水腔,隔断接头本体预埋与管道的安装时间可以分开进行,连接方式为模块化活动连接式,拆装检修方便,无其它损害,解决了传统下管道安装时的繁琐和复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漏斗式防水隔断接头,包含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一、套管、漏斗、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二,所述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一设套管,所述套管外设漏斗,内设通孔,底部设对称的预埋固定脚,所述漏斗设锥形内腔,所述锥形内腔底部的套管设放水口,所述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二设套管,所述套管外设漏斗,内设通孔,所述漏斗设锥形内腔,所述锥形内腔底部的套管处设放水口,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一的通孔内装入管道后,所述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二套装在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一的上端,漏斗内形成积水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管能预埋在楼层间,管道伸入套管的通孔内连接,锥形内腔与管道件形成积水腔,积水腔内的积水回流内部排出,隔断接头本体预埋与管道的安装时间可以分开进行,连接方式为模块化活动连接式,拆装检修方便,无其它损害,解决了传统下管道安装时的繁琐和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一的示意图;
图3为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二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与管道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一1、套管101、漏斗102、锥形内腔103、通孔104、积水腔105、放水口106、管道107、预埋固定脚108、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二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漏斗式防水隔断接头,包含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一1、套管101、漏斗102、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二2,所述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一1设套管101,所述套管101外设漏斗102,内设通孔104,底部设对称的预埋固定脚108,所述漏斗102设锥形内腔103,所述锥形内腔103的底部的套管101设放水口106,所述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二2设套管101,所述套管101外设漏斗102,内设通孔104,所述漏斗102设锥形内腔103,所述锥形内腔103的底部的套管101设放水口106,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一1的通孔104内装入管道107后,所述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二2套装在隔断防水接头本体一1的上端,漏斗102内形成积水腔105,本实用新型的套管能预埋在楼层间,管道伸入套管的通孔内连接,锥形内腔与管道件形成积水腔,积水腔内的积水回流内部排出,隔断接头本体预埋与管道的安装时间可以分开进行,连接方式为模块化活动连接式,拆装检修方便,无其它损害,解决了传统下管道安装时的繁琐和复杂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也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案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案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范畴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迪清,未经黄迪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57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连接头结构
- 下一篇:基于MMC的实时仿真系统、仿真方法及MMC阀仿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