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箱的自动灭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304346.1 | 申请日: | 2016-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5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梁晶晶;肖宁强;陈国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C3/07 | 分类号: | A62C3/07;A62C3/16;A62C3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自动 灭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池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的自动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汽车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产生,电动汽车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锂离子电池具有比容量大、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成为现在电动汽车的首选。作为电动汽车动力源,锂离子电芯需要通过串、并联方式形成电池模组组合来达到电动汽车电压和容量的要求。
电动汽车的安全事故只要来自电池热失控导致的燃烧或爆炸,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储能单元,其能量如果通过燃烧或爆炸释放,威力极其巨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电池起火最主要的原因是内部短路,由于生产工艺等原因,各单体电芯电性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异。电动汽车在运行时,容量小性能差的电芯会有过放现象,而在充电时,容量小性能差的电芯又会出现过充现象,长此以往,这种差异会越来越大,使电池组的利用率越来越低。由于电池的滥用,如过充过放导致的支晶、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杂质灰尘等,将恶化生长刺穿隔膜,产生微短路,电能量的释放导致温升,温升带来化学反应又扩大了短路路径,形成了更大的短路电流,累积的互相增强破坏导致起火。除此,电池箱外部短路、外部高温、BMS系统问题都可能会引起电池起火。
手提式灭火器存在时间上的滞后,灭火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实现电池箱内部灭火,是电动汽车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电池箱的自动灭火装置,能够实现电池箱内部灭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箱的自动灭火装置,包括电池箱、控制器、灭火装置主机以及安装于所述电池箱体上的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所述灭火器装置主机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相连接,所述电池箱内设置有灭火剂管路,所述灭火剂管路上设置有多个灭火喷头。
优选地,所述电池箱内还设置有传感器线束以及低压输入输出线束。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为多重传感器的组合,包括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燃气传感器及火情数据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灭火装置主机设置有多个药剂输出接口及智能电子模块安装接口。
优选地,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的报警开关设置于驾驶室方向盘下方。
优选地,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红灯闪烁和喇叭。
优选地,所述灭火装置主机通过螺栓固定于车体上,所述灭火装置主机内装置的灭火材料为锂电池专用干粉灭火剂。
优选地,所述电池箱为客车用标准电池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箱的自动灭火装置,通过传感器检测火情,结合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箱内设的灭火剂管路的多个灭火喷头,实现电池箱内部灭火。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箱的自动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箱的自动灭火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箱的自动灭火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43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