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3687.7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0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原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08;B09C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重金属 污染 土壤 修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化工、采矿、冶炼等工业“三废”、城市交通、大气沉降、固体废物、农药化肥等带来的土壤污染问体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国有20%的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分布较为广泛,而且容易被水稻吸收,因而引起广泛重视。湖南的镉大米事件就是例证。
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最近几年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前针对污染土壤调查、评估做过一些工作,但针对污染土壤治理开展了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栽种一些植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但此方法时间长、效果差,或者添加一些化学药剂,使重金属与之发生化学反应,但这样会改变土壤的环境,破坏土壤的原有平衡,造成二次污染,现有的土壤修复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用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装置,实现机械化的土壤修复作业,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用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装置,包括牵引拖拉机和连接在牵引拖拉机上的后挂式旋耕机,后挂式旋耕机上安装行驶轮和旋耕机耙齿轮,所述的后挂式旋耕机的机身上设置有平台和粉料箱,平台上设置有多个落料口,粉料箱的数量和落料口的数量一一对应;
粉料箱由带箱盖的箱体和位于箱体底部的落料管组成,落料管上设置有阀门,箱体安装在落料口的上方且位于行驶轮和旋耕机耙齿轮之间,箱体装有土壤修复粉末。
所述的落料管正对平台上的落料口。
所述的落料口的数量与旋耕机耙齿轮的数量相同且落料口中心线的位置位于旋耕机耙齿轮的轴线位置上。
所述的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箱体的支撑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现有的后挂式旋耕机上增加土壤修复组件,实现了拖拉机在行驶的过程中即可实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作业,达到了机械化土壤修复作业的目的,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粉料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牵引拖拉机,2-后挂式旋耕机,3-行驶轮,4-旋耕机耙齿轮,5-平台,6-粉料箱,7-落料口,8-支撑座,61-箱体,62-落料管,6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用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装置,包括牵引拖拉机1和连接在牵引拖拉机1上的后挂式旋耕机2,后挂式旋耕机2上安装行驶轮3和旋耕机耙齿轮4,所述的后挂式旋耕机2的机身上设置有平台5和粉料箱6,平台5上设置有多个落料口7,粉料箱6的数量和落料口7的数量一一对应;
如图2所示,粉料箱6由带箱盖的箱体61和位于箱体61底部的落料管62组成,落料管62上设置有阀门63,箱体61安装在落料口7的上方且位于行驶轮3和旋耕机耙齿轮4之间,箱体61装有土壤修复粉末。
所述的落料管62正对平台5上的落料口7。
所述的落料口7的数量与旋耕机耙齿轮4的数量相同且落料口7中心线的位置位于旋耕机耙齿轮4的轴线位置上。
所述的平台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箱体61的支撑座8。
作为优选的,土壤修复粉末可采用纳米二氧化硅粉末吸附剂、专利200610023334.6所公开的由活性炭及其表面具有的作为吸附活性中心点和催化作用的二氧化锰晶粒组成的粉末吸附剂等,它可以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固化,使之失去生物有效性和流动性,从而阻止植物的吸收,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将土壤修复粉末装在粉料箱6中,在牵引拖拉机1行驶的过程中,打开阀门6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阀门63可采用电磁阀,电磁阀的通断信号取决行驶轮3的速度及状态,通过落料管62均匀的漏到下面的污染土壤中,在经过后面的旋耕机耙齿轮4上的耙齿将污染土壤翻耙,使土壤修复粉末与之混合,土壤修复粉末通过一系列作用,比如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生物饭应等。通过这些反应将重金属由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转化为残渣态,这是的重金属不再被植物吸收,也不在地下水中流动。从而达到环境治理的目的,使重金属固化,达到阻止植物吸收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原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原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36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夹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理实验用聚光镜移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