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扣合式遮阳板扣合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3367.1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7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崔福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昶雄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54 | 分类号: | B29C65/54;F16B11/00;B60J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40154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式 遮阳板 扣合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扣合式遮阳板扣合件。
背景技术
遮阳板是一种安装在汽车驾驶座上前方用来防止阳光刺眼的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与汽车铰接,使用时可向下翻转,使用完后可以向上翻转与汽车内侧贴合。由于遮阳板位于汽车比较独特显眼的位置,因此,大家对其外观要求较高,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也会格外的注重遮阳板的外观或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外观。
现有的遮阳板通常是一块整体且平整的塑料板或钢板上包括一层布料而成,该布料是直接按照塑料板或钢板的形状缝合而成,再于这样板靠近驾驶座的一侧卡接一块化妆镜。为了保证遮阳板的美观,在遮阳板制作时,会刻意将布料的缝合缝设于遮阳板与汽车的连接缝处,依靠遮阳板与汽车的连接将该缝合缝隐藏,使暴露在外的布料都是平整的。
然而,现有的遮阳板结构存在以下不足:1、直接用布料将塑料板或钢板包裹形成的遮阳板,虽然布料是按照塑料板或钢板的形状缝合而成,两者贴合比较紧密,但时间长久后,不了难免会沿着塑料板或钢板发生滑动,改变其缝合缝的位置,影响外观,而且时间长久后布料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布料尺寸变大,布料会发生褶皱,亦容易影响遮阳板的外观。2、一块整体的板没有缝隙,没有棱角的视觉感,不符合现在一些人的审美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研发了一种扣合式的遮阳板,该遮阳板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前板和后板,该遮阳板可以将布料的边缘按压于前板和后板之间,避免布料的缝合缝暴露在外影响外观,且可避免布料与塑料板或钢板之间发生相互滑动。另外,前板和后板之间形成缝隙,满足了人们对棱角视觉感的追求。
然而,现有的扣合方式通常都是采用一个简单的卡槽和一个扣件相卡接,卡接是通过卡槽与扣件之间的相互挤压而实现的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卡槽和扣件易发生变形,导致两者松动或脱落,连接不牢固。针对前述情况,发明人又设计了一种专用于扣合式遮阳板的扣合件,该扣合件扣合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门适用于扣合式遮阳板的扣合件,该扣合件扣合牢固。
本方案中的扣合式遮阳板扣合件,包括扣合柱和扣合筒,扣合筒的一端封闭,扣合筒内设有装有胶水的气囊,气囊与扣合筒的侧壁连接,且气囊将扣合筒隔断;所述扣合筒的内侧上设有两个环形凸起,每个环形凸起内侧端部均设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与扣合筒同轴;所述扣合柱的一端位于扣合筒内,扣合柱与扣合筒之间的间隙为0.1-0.3mm,扣合柱位于扣合筒内的一端设有钢针,钢针的尖端与气囊接触,扣合柱的外壁上设有可与环形卡槽卡接的橡胶环,橡胶环与远离钢针的环形卡槽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扣合式遮阳板扣合件,扣合筒的一端封闭,便于与前板或后板的连接,且在扣合件单独存放时,可以对气囊形成保护。扣合柱的外壁上设有可于环形卡槽卡接的橡胶环,橡胶环具有弹性,在外力作用下,橡胶环可与环形凸起进行挤压,最后达到环形凸起的内侧端部,进入至卡槽内,与卡槽卡接。继续施加外力,橡胶环也可以从卡槽中脱落,并沿扣合筒内壁滑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为:
1、橡胶环与远离钢针的环形卡槽卡接,朝向气囊的方向对扣合柱施加外力,橡胶环与远离钢针的环形卡槽脱落,整根扣合柱朝向气囊的方向前行,由于初始时钢针与气囊接触,因此,钢针将刺破气囊,气囊中的胶水流出至扣合柱与扣合筒之间的缝隙中凝固,实现扣合柱和扣合筒之间的连接。将遮阳板的前板和后板分别与扣合筒和扣合柱连接,通过扣合件的上述结构和操作即可实现前板和后板的扣合。而在凝固之前,扣合柱继续前进,橡胶环将与另外一个环形卡槽卡接。在该扣合方式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橡胶环和环形卡槽实现前板和后板的卡接,另一方面,通过胶水粘接实现前板和后板的粘接,即实现了双重连接,连接牢固。另外,胶水粘接相对于卡接来讲,不易因产生变形而脱落,连接牢固,而且本方案中的胶水粘接是将扣合筒的内壁与扣合柱的外壁进行粘接,粘接粘接面积大,连接进一步牢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遮阳板的前板和后板扣合更牢固。
2、气囊与扣合筒的侧壁连接,且气囊将扣合筒隔断,从而避免气囊因外力发生偏移而导致钢针不能将其刺破。
3、扣合柱与扣合筒之间的间隙为0.1-0.3mm,该距离过小,不便于扣合柱和扣合筒能相互滑动;该距离过大,易导致胶水来不及在间隙中凝固就会通过该间隙流出至扣合筒外,造成胶水无法实现连接扣合筒和扣合柱的目的。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昶雄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昶雄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33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橡胶圈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组装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