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扰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98035.9 | 申请日: | 2016-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1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 发明(设计)人: | 易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19 | 分类号: | H04M1/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 地址: | 518053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扰电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已然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通讯工作。在很多时候,人们在忙于其他事情,采用耳机或者免提的方式进行语音通信。终端耳机音频传输信号线相邻比较近,由于导线在进行能量传递时,在其横截面上有电场和磁场的分布,那么导线传输的能量通过电场磁场耦合到与其邻近的导线上,因此终端音频导线进行信号传输时,必然会产生噪声干扰。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增加终端左声道导线与右声道导线之间的距离的处理方式来减小串扰噪声。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终端耳机布线空间有限,左声道导线与右声道导线之间的距离增加的范围有限,因此采用增加音频线距离,对于耳机串扰噪声抑制效果不显著,用户使用耳机或免提的方式进行通话时通话质量较差,影响用户体验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扰电路,用以减小移动终端在进行免提及耳机等通话时的串扰噪声的影响,提高音频通话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扰电路,适用于移动终端中,所述移动终端内设有音频线路和主板电路,所述抗扰电路包括电阻、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所述电阻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导线连接于所述音频线路中耳机接口的接地引脚,第二端通过第二导线连接于所述主板电路的接地引脚;
其中,所述电阻以及所述第一导线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线的一部分设置于 同一直线上,所述直线均平行于左声道走线或右声道走线;
所述直线与所述左声道走线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直线与所述右声道走线之间的距离相同;
所述电阻以及所述第一导线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线的一部分的长度之和与所述左声道走线或所述右声道走线的长度相同。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电阻阻值为3.3K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扰电路,通过电阻以及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连接耳机接地引脚以及主板电路接地引脚,将电阻以及第一导线一部分和第二导线一部分与在音频线路的左右声道线做等长等间距的走线设置,让这三根走线形成类似差分走线的走线方式,串扰信号以及外部干扰信号经差分走线形成共模信号,终端对此共模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消除共模信号,从而可以更加有效抑制串扰噪声,改善通话质量,提高用户的体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抗扰电路;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扰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 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音频电路的电路图。
移动终端内设置有主板电路和音频线路,其中,主板电路是移动终端实现各项功能的核心硬件电路。音频线路远离主板电路的一端为耳机接口,所述耳机接口包括声道引脚,接地引脚以及麦克风三类引脚,其中,引脚1为左声道引脚,引脚2为右声道引脚,引脚3为接地引脚,引脚4为麦克风引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80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