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试验用特高频局放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6407.4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1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黄誌;郭振;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朗德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李艳双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试验 高频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局放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试验用特高频局放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当外加电压在高压电气设备中产生的场强,足以使绝缘部分区域出现放电,但在放电区域内未形成固定放电通道的放电现象,称为局部放电;局放的形成与电力电缆的老化程度和电介质所承受的电场强度有关,在电场的持续作用下,电缆绝缘材料超过所能承受的电场强度有限值,最终发展为电树枝,随之局部放电产生,致使绝缘能力降低或损坏,随着电缆绝缘材料的绝缘能力降低,局放在电场的作用下逐渐升级,最终转化为击穿故障,因此对于电缆线的局放检测尤为重要,传统的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由于测量频率较低,测量频带与周围环境的强干扰源的频带重叠,易受外界干扰的影响,既不能避开干扰,也不容易区分放电与干扰,即使采取复杂的抗干扰措施,也很难应用于运行设备的局部放电测量,同时也不适用于实验室对于局放的监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试验用特高频局放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验用特高频局放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由于测量频率较低,测量频带与周围环境的强干扰源的频带重叠,易受外界干扰的影响,既不能避开干扰,也不容易区分放电与干扰,即使采取复杂的抗干扰措施,也很难应用于运行设备的局部放电测量,同时也不适用于实验室对于局放的监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试验用特高频局放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右侧壁设置有两组引线接口,两组所述引线接口的结构相同,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器、高频信号调节旋钮和控制按钮,所述高频信号调节旋钮设置在显示器的前端,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高频信号调节旋钮的前端,所述壳体的外壁设置有电池仓卡板,所述引线接口的左端设置在壳体的内腔,且引线接口的左端通过引线连接有放大器,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引线连接有变频器,所述变频器的输出端通过引线连接有滤波器,所述滤波器的输出端通过引线连接有信号通道,所述信号通道的输出端通过引线连接有A/D转换器,所述A/D转换器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高频信号发生器,所述A/D转换器的输出端通过引线连接有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右端通过引线连接有输入端口,所述中央处理器的左端通过引线连接有输出端口,所述壳体的内腔横向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的输出端通过引线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池仓的左侧壁设置有充电接口。
优选的,所述高频信号调节旋钮和控制按钮均与输入端口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器与输出端口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频信号调节旋钮包括粗高频信号调节旋钮和细高频信号调节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引线接口通过引线与被检测设备外壁的高频信号传感器连接,再通过高频信号调节旋钮调节高频信号发生器所发出的高频信号,通过高频信号测量频率高,测量频带与周围环境的强干扰源的频带不会发生重叠,减少外界干扰的影响,既能避开干扰,也容易区分放电与干扰,同时由于本试验用特高频局放检测装置的结构轻巧,便于携带,适用于实验室对于局放的监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引线接口、3显示器、4高频信号调节旋钮、5控制按钮、6电池仓卡板、7放大器、8变频器、9滤波器、10信号通道、11A/D转换器、12高频信号发生器、13中央处理器、14输入端口、15输出端口、16隔板、17电池仓、18充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朗德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朗德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64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