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受话器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5109.3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5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郭新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44 | 分类号: | H04R1/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72 | 代理人: | 宋建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受话器 防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话器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受话器也叫听筒,英文为Receiver。一种在无声音泄漏(或按ITU标准的3.2型高/低泄漏环)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广泛用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及助听器等通信终端设备中,实现音频(语音、音乐)重放。
传统动铁受话器在制作过程中为了提高低频段的声压级,会在铁盒的外壳上进行打孔来达到提高低频段的声压级,这样就会导致受话器遇水时,水会沿着这个孔流到受话器的后腔,这样水会对后腔中的马达等电气进行破坏,导致产品损坏。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动铁受话器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在铁盒的背部穿孔达到提高后腔的流量,以便提高声压级。然后使用正常的防尘网对该穿孔进行封闭(如图2所述),这样的布网只有起到防尘的作用,对于水流等液体会随着布网的孔洞流入后腔内,然后对马达等电气进行腐蚀或损坏等。
因此,为了提高低频段的声压级而设置的外壳上的孔洞,反而给防水方面造成了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基于此类受话器目前使用了布网,这样会导致受话器遇到水或其他液体时,水或液体会经过布网的孔洞流入到受话器的后腔里面,受话器的后腔中有马达、锷铁、导线等电气元件,这液 体会受话器中的元器件进行破坏,导致受话器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话器防水结构,包括受话器外壳、防水膜,具体的:
所述受话器外壳底部设置有用于提高声压级的孔洞;
所述防水膜固定在所述受话器外壳底部,并且所述防水膜覆盖所述孔洞。
优选的,所述防水膜具体由布网层和防水涂料层构成,所述防水涂料包括:聚四氟乙烯、丙烯酸或者聚氨酯,具体的:
所述布网层的目数大于等于200目;所述防水涂料层位于所述布网层表面,其中,防水涂料包裹住构成所述布网层的各条网道。
优选的,所述防水膜具体由布网层和防水涂料层构成,所述防水涂料包括:聚四氟乙烯,具体的:
所述布网层的目数在150目与200目之间;所述防水涂料层位于所述布网层上,其中,防水涂料以层叠的方式加工在所述布网层上。
优选的,所述防水膜为圆形结构,所述受话器外壳底部用于固定所述防水膜的区域设置有一圈胶水槽,具体的:
所述胶水槽为环形结构,外环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防水膜的直径;
所述胶水槽的内环上设置有一个或者多条溢胶槽,所述溢胶槽与所述胶水槽连同。
优选的,所述溢胶槽为锥形结构,其中,锥底与所述胶水槽相连同,锥顶朝向孔洞。
优选的,所述溢胶槽为锥形结构,其中,锥底与所述胶水槽相连同;锥顶与锥底中心构成的连线,以及锥底中心与孔洞中心构成连线之间相差预定角度。
优选的,所述胶水槽的底部表面具有网格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引入了防水膜,替代已有的简单布网结构,从而实现了对孔洞的防水处理,进一步对于后腔中有马达、锷铁、导线等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现方案中,还为防水膜与受话器之间的粘贴稳定性提供了改进思路,通过设置溢胶槽、胶水槽结构等,使得粘贴防水膜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改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现有的一种带孔洞的受话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盖布料后的受话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膜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水膜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水膜结构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防水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防水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51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戴设备自动充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扇形冲片电机铁芯叠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