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工作头及激光清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4607.6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0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星;吴树辉;徐静;魏少翀;季骅;覃恩伟;尹嵩;黄骞;王博;叶林;潘晨阳;史一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7/00 | 分类号: | B08B7/00;B08B9/04;B08B9/027;G21F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工作 清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工作头及含有该激光工作头的激光清洗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新一轮核电站机组建设高峰的来临,国家对核电安全、核污染防护处理、应急处理、环境保护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技术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关系到核电安全的放射性污染去污处理技术的需求将越加迫切。
通常采用的放射性去污方法基本分为机械-物理法和化学法,前者包括机械擦拭、高压水冲洗等,后者主要以强酸、强碱溶液溶解表层氧化物。这些传统去污方式效果有限,对使用场合和待清洁构件的形状、尺寸也有一定的限制。这些去污方式通常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液;在去污对象上会存在放射性废物残留;在清洁的同时,会对构件表面产生二次污染,这会给后续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带来极大困难。同时还有对基材造成腐蚀的风险,此外,这些清洗方式多为人工近距离操作,给操作人员带来极大的健康威胁。
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健康,目前也有采用激光法,激光法是通过激光对放射性污染物进行去污处理。现有技术中,也有对用于核电站放射性污染去污的激光清洁系统的报道,而用于激光清洁系统上的激光工作头通常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上的用于输出激光的激光出口镜,该壳体的一端开设激光入射孔,激光出口镜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壳体内设置聚焦镜,激光经激光入射孔入射后,经聚焦镜聚焦后从激光出口镜照射到壳体外,该激光工作头较适用于清洁作业对象的外表面,对于管道内壁的去污效果较差,操作也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激光工作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激光清洗系统。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激光工作头,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用于输出激光的激光出口镜,所述壳体的一端开设有激光入射孔,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激光工作头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全反射镜及驱动所述全反射镜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激光出口镜设置在所述壳体侧面并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设置,激光经所述激光入射孔入射后,照射到所述全反射镜,所述全反射镜将激光反射到所述激光出口镜处并从所述激光出口镜照射到所述壳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全反射镜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全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输出轴的轴心线的夹角为45°。
所述全反射镜的反射面与照射到所述全反射镜的激光的夹角为45°,照射到所述全反射镜的激光与所述输出轴的轴心线平行。
更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工作头还包括位于所述全反射镜和激光出口镜之间的聚焦镜,所述聚焦镜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聚焦镜绕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心线与所述全反射镜同步转动,经所述全反射镜反射后的激光经所述聚焦镜聚焦后照射到所述激光出口镜处并从所述激光出口镜照射到所述壳体外。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为长度可调的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圆柱型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出口镜设置在所述壳体侧面的对应所述全反射镜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工作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用于喷射药剂的喷雾头。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又一技术方案:一种激光清洗系统,包括用于产生激光的激光发生器及与所述激光发生器的激光输出口相连的激光传导装置,所述激光传导装置包括与所述激光发生器的激光输出口相连并用于传输激光的光纤及设置在所述光纤输出口端的激光工作头,所述激光工作头为上述激光工作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工作头通过转动的全反射镜的设置,将激光沿壳体的不同径向方向射出壳体外,将该激光工作头用于激光清洗系统上使得激光清洗系统非常适用于各种管道内壁的去污/清洁处理。
本实用新型激光工作头结构非常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激光清洗系统用于管道内壁去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道和支撑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激光工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纤;2、激光工作头;20、壳体;21、激光出口镜;22、电机;23、全反射镜;24、聚焦镜;25、连接杆;26、激光入射孔;27、喷雾头;3、管道;4、固定件;5、滚轮连杆;6、滚轮;7、光纤支架;8、牵引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46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